阿妹邀哥来对歌的开场曲《萚兮》
木叶黄了木叶落,风吹木叶纷纷脱。
哥妹快来平排坐,哥来开唱妹来和。
木叶纷落不枯焦,风吹木叶到处飘。
阿哥尽管放声唱,节拍留给妹来敲。
【笔记】
1、木叶飘落,不是悲秋伤怀的日子,却是生机勃发、玩兴劲挺的时候。一大群人,男男女女聚拢在一起,他们“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地唱着,也就是“阿哥呀,你来唱吧,我来和”“阿叔阿伯啊,你们来唱吧,我来跟”。这开场歌是邀约大家来对歌,歌声此起彼伏,有一种涂染金秋的美。
2、女孩们利用风声助兴,邀约心上人同歌共舞。她们希望男子们引领她们,让她们像木叶一样凌空飘动。她们做好了准备,愿意作一次忘情地翱翔。阿哥,你尽管放声开唱,节拍留给妹来敲,这可不是我催促你,这是秋风的意志。妹子们都如此率真潇洒,阿哥们,你们怎能辜负了她们的意趣?
3、通常的伤春悲秋情绪,已经不见踪影。丰收时节的喜悦,昂扬澎湃,连同爱意的硕果一同收获。全诗脱俗、轻飘,自由、自主,节奏欢乐明快,心意驰骋放纵,如无缰的天马,随细软轻柔的云片飘荡。
4、与《诗经》一脉相承的广西山歌,亦即刘三姐山歌,古时被称为“蛮唱”。蛮唱,即“蛮人之唱”;也叫“蛮歌”,即蛮人的山歌。苏轼与“蛮唱”有过交集。他曾被流放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作诗云“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乾隆年间,广西宜州知府李文琰也听过“蛮歌”,有诗“桃花烟雨唱蛮歌,两岸云生长绿波。”宜州一直言称是刘三姐故乡,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李文琰所谓的“蛮歌”,无疑就是壮族山歌。苏轼、李文琰这些外放官员,显然没有贬斥“蛮唱”“蛮歌”,反倒是回味无穷,以很赞赏的心态,纷纷留下诗句永以为誌。由此也可见证广西山歌的魅力。
5、“妹在门前这条河,专等哥来唱山歌。酒醉就挨踢下水,歌醉得和妹结合。”“你想唱歌就唱歌,你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桨,随你撑到哪条河。”……这些广西村姑,也是一群与《萚兮》声气相投的“爽妹”!可见千年民歌文化,《诗经》精神,在乡间,不仅歌传风接,《风》人的精气神也传承递接了下来。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从古延宕至今的山歌文化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就这样,南国的山歌与中原唱诗一道汇融成了精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天地,其间在广西具有普遍意义的精华,就是当今的刘三姐山歌,也就是林林总总的各民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