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桂林地方戏曲看各民族“三交”
象州:桂赣共绘“童”心圆
龙胜广南村:研学热潮下的文化之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州:桂赣共绘“童”心圆

▲ 象州县城东小学师生展示五色糯米饭。
 

今年以来,象州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青少年为纽带,创新推出“五个一”举措,即一次云端连线、一封手写书信、一件文化作品、一场实地相聚、一份长效协议,为两地青少年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彩虹桥,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生根。

“五色糯米饭的紫色来自红蓝草,白色是糯米本色,黄色要用黄栀子……”在今年“桂赣携手,同心筑梦”云端活动的屏幕上,象州县城东小学四年级学生何欣润热情地向千里之外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四小学的伙伴们介绍家乡“三月三”的特色美食。

屏幕两端,1800余名师生共同沉醉于象州竹竿舞的灵动节拍、壮族山歌的悠扬婉转,以及柴桑学子齐声朗诵《望庐山瀑布》的豪迈气势。各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体现得淋漓尽致。

云端相识的余温未散,百余封承载着童真与期待的手写信件便穿越千山万水,在象州与柴桑的孩子们手中传递。

象州学生在给柴桑伙伴的回信中附上了手绘的象州地图:“这是象州梦幻夜,这是古象温泉,等你们来做客时,我当导游。”而柴桑学生寄来的庐山明信片上,迫切见面的期待跃然纸上。

文化的魅力在实物的触碰中更能被感知。一批带着浓郁壮族风情的绣球、壮锦扇面、民族风发夹,亮相柴桑区第四小学举办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这些来自象州的展品瞬间成为焦点。

四年级学生李宇涵凝视着一把壮锦扇面,忍不住发出惊叹:“哇!这些作品太精美了,经纬交错的花纹,像大海里翻滚的浪花!壮族文化好有魅力,我要把这些美丽的图案画下来。”

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通过一件件实物作品,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点亮了好奇与认同的火花。

除此之外,线下相聚更能点燃热情。柴桑区第四小学的“小浔娃”代表们踏上象州的热土,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文化研学之旅。

在马坪壮欢传承基地,孩子们围着被誉为“壮欢”歌王的秦学依,学唱起悠扬的“劝学”山歌。在城东小学,两地小伙伴手牵手,在欢快的节奏中挑战竹竿舞的灵巧步伐,合作抛接象征友谊的绣球,还一起动手绘制了融合两地元素的团扇。走进寺村镇郑小谷故居,“岭南才子”的传奇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最令孩子们雀跃的是在农家小院亲手体验制作“小谷米饼”。一路行走,一路交流,民族团结的情谊在共同的笑声与汗水中深深扎根。

如何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持续生长?象州县与柴桑区统战部门给出了答案——签订一份务实的合作协议。这份协议聚焦“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协议明确了“筑基”工程的实施路径,包括组织更多中小学结对,常态化开展夏(冬)令营、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让各族青少年感受文化的魅力,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心田。

(梁 玉 黄隆天/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