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桂林地方戏曲看各民族“三交”
象州:桂赣共绘“童”心圆
龙胜广南村:研学热潮下的文化之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胜广南村:研学热潮下的文化之旅

▲孩子们在编小物件。
 

暑假时节,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的山坳里,总回荡着欢笑声与琵琶弹唱声。草编体验、侗锦制作、搭建干栏式建筑、竹筏漂流等特色活动次第展开,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让来此研学的家长与孩子沉醉其中。

“这里的老师特别耐心,手把手教我们做手艺,加上山清水秀的环境,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舒服自在。”来自新疆的学生刘芷彤一边展示刚编好的禾秆小物件,一边笑着说,眼底满是收获的喜悦。

这份喜悦也感染着同行的家长。来自广州的卜苑红望着孩子们跟着村民学舞草龙、敲锣打鼓的热闹身影,感慨不已:“真没想到,一根不起眼的禾秆竟能编出龙、狮子这些鲜活的物件,太神奇了!孩子们一下子就融进了这种热闹里,参与感特别强。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大城市里可真是难得一见。”

研学热潮的背后,是广南村依靠侗族文化,迸发文旅活力的体现,村支书蒙永凡难掩欣喜:“现在正值暑假,每天都有大小团队到访。”为了让更多人感知这份文化魅力,村里搭起了“云端桥梁”——“我们把每天的研学内容都搬上直播,实时回应网友提问,有时连正在教草编的老师都会被拉进镜头里和大家互动几句。”

镜头前,广南侗寨古建与民俗文化保护中心创始人李紫石举着手机,介绍草龙的制作细节,不时停下来解答屏幕上的疑问:“有网友问草编用的禾秆是不是普通水稻?其实这是我们侗族特有的糯禾,秆子更坚韧,才能编出这么多花样。”她顺势将镜头转向一旁的草编非遗传承人王禹,面对网友关于编织技法的好奇,王禹从容应答,将技艺里的门道细细道来。

在蒙永凡看来,直播的价值远不止于展示:“虽然我们会提供详细的研学行程表,但对于不了解广南村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始终不够直观。把研学活动全程直播,能让大家更真切地看到活动内容、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自然会吸引更多人来亲身体验。”

如今的广南村,通过一场场文化之旅,让来访者深切感受千年侗族文化底蕴以及鲜活跳动的文化传承。而直播镜头里,草编工坊、侗锦侗带、五彩丝线等非遗技艺,以现代化的方式广为传播。小乡村得以与大世界相连,这座古村的文化生命力,正在山水间愈发鲜活。(秦 榛 何 流/文、图)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