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夏可避暑、冬可避寒,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热门目的地。随着旅居康养产业的兴起,旅居巴马成为巴马文旅新IP。因此,巴马着力将康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养老产业作为重要一环,在服务协同中不断发展,打造区内领先的“医养康”相结合的“巴马模式”。
“大妈,买了这些药给你送来,肠胃宁片一次吃三颗,一天吃三次,你要记得吃。”巴马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黄忠康一边叮嘱一边给86岁的覃的英拆开药盒。另一名医护人员李仁贵来到78岁的黄丽美家中,亲切询问老人身体怎么样了、有没有按时吃药,一边说一边给老人量体温。
“医生每月都会来我家嘘寒问暖,帮打扫卫生、买菜做饭,他们一来,我心情就好了很多。在需要的时候有帮助、生病的时候有便捷的医护服务,我是幸福的,感谢党、感谢政府。”黄丽美激动地说。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们的亲人一样,互相之间都有感情,我尽力去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温暖、更多幸福。”李仁贵深情地说。
这是巴马通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探访关爱。截至2024年底,巴马社会组织团体达到175个,志愿服务团队共有7个,社会组织团体成员及社会志愿者人数近5000人,为全县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了服务12285人次,让老年人安享“老年时光”。
去年以来,巴马积极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同时建成甲篆镇坡月村养老客房48间,每天入住近百人次,有效承接了巴马养老功能疏解。所有养老机构都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康复相助”“医养康”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各类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为巴马康养产业增加一张亮眼名片。
2月18日上午11点半,在巴马最大的易地移民安置区——新民社区长者食堂里做出了冒着热气的饭菜,小炒肉、煮豆腐、炒白菜应有尽有,食堂也开始热闹起来,人们陆续进来排队打饭菜,有的打包带走,有的坐在里面吃,不一会儿,食堂里就坐满了人。
“这个食堂的饭菜可口、服务好、价格好,我和老伴儿的饭菜每天都是从这里打了带回去吃,方便又省事。”77岁的罗日辉端着盛满饭菜的饭盒,笑容满面地说。
这是巴马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正餐消费给予补贴,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等普惠性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巴马将进一步推进“养生巴马”文化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全县老年人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韦明崧 韦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