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安置区,只见楼房整齐划一,社区服务中心人来人往,帮扶车间内机器轰鸣,光伏板在楼顶熠熠生辉……昔日的贫困群众在这里开启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新生活。去年该县易地搬迁脱贫人口第二季度人均纯收入达13663元,同比增长19.83%,增速领跑全县脱贫人口。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城西安置区的帮扶车间里,周海凤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家门口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她笑着说。为让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赚”,环江打出就业帮扶“组合拳”:引进16家帮扶车间,免费提供436间商铺,开发400多个公益性岗位;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通过“直播带岗”、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300多名群众掌握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前,全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楼下开商铺,楼顶建光伏,家门口还能种菜养鸡。”在城北安置区,搬迁户韦大哥对“六园六小”项目赞不绝口。环江因地制宜打造工业、农业、电商等六大产业园,发展“微菜园”“小作坊”等庭院经济,形成“楼上光伏、楼下商贸”的立体产业模式。以柳浪咧特色商旅小镇为代表的文旅项目,更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该县还探索楼顶光伏产业,既充实集体经济,又为每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
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的关键一环。在毛南家园社区,“阿毛哥”卡通形象随处可见。这是当地创新推出的民族团结文化品牌。通过“五社联动”机制,社区引入社工机构、志愿者队伍,开展独居老人探访、护童行动等志愿服务,用“爱心积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此外,投入371万元修缮基础设施,推行“1个月内解决房屋报修”承诺,让群众住得舒心。社区还利用毛南族分龙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深山到城镇,从“忧居”到“优居”,从“脱贫”到“致富”,环江以社区管理“小切口”推动城镇化“大变革”,蹚出了一条“安居”与“乐业”并举、“治理”与“发展”共赢的新路。如今,这里的群众正携手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蒙宏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