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寻那束光
实业报国,螺蛳粉式的柳州故事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业报国,螺蛳粉式的柳州故事

□ 梁雪珊
 

《实业报国》是柳州市委宣传部、文联和广播电视台联袂创作推出的一部广播剧。这部广播剧,以一个名为龙菱微型汽车厂的企业永不止步的前进历程为切入口,展现柳州人脚踏实地干实事,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初心和成果。

以龙尚柳为讲述人,将龙菱公司如何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锐意进取和自我革命,终成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翘楚的故事娓娓道来。整个故事听下来,犹如吃了一碗正宗柳州螺蛳粉,香辣酸爽,过瘾之至。

以时间轴划分,故事围绕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中期以及进入新世纪后三个节点顺流而下,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事如何更迭,大浪如何淘沙,讴歌企业人,或者说柳州人实业报国,攻坚克难,永不止步地保持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是《实业报国》一以贯之的内核。

故事的开篇,率先登场的是柳三锤。“柳”,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柳州。而“三锤”,这个名字一听就很硬气,很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就是了的无畏气质。其次登场的是龙尚柳,他是不远千里从上海来柳州支援建设的,出身于上海交大动力与机械专业的他,是当年千千万万南下援建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是柳州龙菱微型汽车厂近半个世纪精彩的亲历者,也是广播剧里承前启后的串讲人。

故事的初始是1982年,让龙尚柳不远千里追随而来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柳州龙菱微型汽车厂,还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那时,它叫柳州拖拉机厂。这个曾达到年产5000台拖拉机产能,位列全国八大之一的柳州拖拉机厂,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风光不再,成了一个苟延残喘要工人们想方设法自力更生自谋出路的亏损企业。

科技就是力量,严重亏损的柳州拖拉机厂凭借龙尚柳等一众技术骨干研发的多功能缝纫机逆风翻盘,再次进入发展快车道。当发展的难题再一次摆在企业面前的时候,企业当家人陆水生果断地选择了当时还处于空白阶段的微型汽车为突破口。就这样,日后名震江湖的柳州龙菱微型汽车厂横空出世。没有图纸怎么办?没有老师怎么办?没有技术怎么办?广播剧别开生面,将汽车厂新品的呱呱坠地和一场婚礼并行讲述,听起来耳目一新。

进入新世纪后,《实业报国》用了相当的篇幅呈现企业在新时代下新的竞争方式。例如,龙尚柳为郑志明奔走于各个管理部门,终于为郑志明争取到特殊人才的待遇;龙尚柳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得合资的龙菱公司得以顺利成立;田蕾主动退居二线,为剥离辅业实现企业轻装上阵保驾护航;一系列改革新举措让龙菱公司得以驶上发展快车道,而永不止步地前进的精神内核,也再一次成为龙菱进一步腾飞的动力源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这部剧,就像一碗香醇酸辣的柳州螺蛳粉,一碗下肚,全身都暖暖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的赛道意味着谁也没法用旧有的模式和方法存活。没有学习进取的思维,没有勇于闯荡变革的勇气,就不配在新的赛道赢。这是《实业报国》最接近我们现实生活和日常体会的部分。当然,体验《实业报国》精彩纷呈的最好方法,就是去用自己的耳朵仔细聆听,这才过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