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0-08-14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壮汉双语小学,班里的学生几乎是本地的壮族小孩。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身边没有读书榜样,也没有很好的读书环境。因此,这些农村壮族小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是很高,更不会主动去读那些艰涩难懂的古诗文。因此,激发壮族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古诗文,任重道远。
一、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爱国古诗文
古诗文所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老师的言语解读很难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深厚情感;特别是爱国诗,情感纯白的壮族小学生更难理解。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爱国古诗《从军行》,课前笔者收集的将士们驻守边疆的记录片中宣誓片段,让孩子们领略祖国国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和坚定决心。在教《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时,笔者给孩子们播放了影视片中金兵入侵时百姓受难,对苍天哭诉,祈求朝廷军队来救的悲凉、伤感、痛楚的片段,让孩子们感受当时老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悲凄。孩子们很快都能理解并记住了诗句,激起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感,也激起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唱着古诗趣学古诗
古诗文中写景写物诗领悟起来艰难,需要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如《春夜喜雨》《鸟鸣涧》《山居秋暝》《石灰吟》《竹石》《浣溪沙》等。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加上了“会唱”的环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到这些诗的2-3分钟歌唱视频。如教《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笔者让孩子们欣赏了《经典咏流传》中肖战唱《竹石》的片段。孩子们一下就欢乐起来了,纷纷发表对竹子的认识。有的孩子说:“我从歌里理解了‘咬定’‘ 不放松’,说明竹子遇事很坚定。”有的孩子说:“我从歌声里理解了竹子‘坚劲’‘ 千磨万击’不服输的精神。”如此一来,这些壮族小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更高了。
三、创设生活情景趣学古诗
学习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孩童的诗一直古诗文中不可缺少的题材,而且数量不少。如选入小学高年级段语文课本的孩童诗就有吕岩的《牧童》《稚子弄冰》、雷阵的《村晚》、高鼎的《村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等等。在教这些古诗时,笔者除了用现代的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画面之外,还收集孩子们的生活画面与诗中的画面做对比。如在教杨万里的《舟过安仁》时,笔者先把古诗的画面放出来,把诗句“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附在旁边。再把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拍球吹泡泡的玩耍图片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模仿杨万里的诗写事物、写人、写动作的方法,描绘图中的情景。这些壮族小学生由开始不敢尝试到跃跃欲试,到最后你抢我答。
四、巧用古诗文来写作
学以致用,学习古诗就是为了用古诗。古诗中所蕴含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内容,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在指导习作“难忘的暑假”“暑假里的一件事”时。笔者让孩子们运用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句来开头。孩子们就把这首古诗用得有模有样。如有的直接引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我和妈妈坐屋外的树荫下……”;有的学生会灵活化用古诗“炎炎夏日,西瓜留甜软齿牙,荷花开满池塘。午睡起,闲来无事,我倚在窗边看外面的孩童们嬉戏,不禁想起了……”;写其他季节的时候,孩子们竟然会替换元素用上诗句了。如写春天里的事“桃花留香,迎春花染黄了窗纱,午睡起,闲来无事,看窗外小孩子们放风筝,思绪也跟着飘到了……”。写秋天的有“橘子留酸软齿牙,枫叶染红了半山,银杏飘香,秋天来了,……”孩子们的作文也开始有了诗的韵味。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乡村,但孩子们的心中有美好的梦想却值得期待。每个孩子都需要灌溉,每个孩子都会盛开,让壮族小学生一起踏上诗意人生路,让每个孩子都有诗一样的未来。
(作者单位系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
编辑:韦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