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ensik Vahbeij Cietheiq Bouxcuengh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发布时间:2019-05-16

壮族节令熟语探析

□ 蓝 盛

  摘要:目前学界对壮族节令熟语的研究不是很多,专门性的研究著作和文章也是屈指可数,而壮族节令熟语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表现力强,并且是由壮族普通劳动大众集体创造的,贴切生活,流传广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将对壮族的节令熟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类,同时进一步探讨这些节令熟语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关键词:壮族 节令熟语 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自己灿烂而独特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壮族劳动人民口头创造的熟语文化。vahbeij,直译为带比喻的话,在壮语里,它包含了成语、谚语、警句、格言、歇后语以及一些固定语等,特指壮族人民所熟悉的带有哲理性的语句和片语。文章选举壮族节令熟语作为研究对象。壮族节令熟语来源于壮族民众对大自然的气候和物候的感知,是壮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研究价值。文章的熟语例句资料主要来源于蒙元耀教授2006年出版的《壮语熟语》、周艳鲜教授2015年出版的《中国壮族谚语》、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库《壮语俗语集成》以及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一、壮族节令熟语的分类

  节令,即节气时令,指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这里探讨的壮族节令熟语主要指在某一时间点所产生的气候或物候。壮族的节令熟语中,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以及二十四节气,还有一天的早、中、晚,各时段都有相应的节令熟语。

  (一)季度节令熟语

  1.春天:Cin caeux cin raez, fwn raemx dingh ndei.春早春雷,雨水定好。(春天来得早,响起了春雷,预计今年风调雨顺)

  2.夏天:Hah boengj rumz doengnamz, daej cingj hawq.夏刮东南风,井底干。(夏天刮着东南风,说明今年可能气候干旱、天晴少雨)

  3.秋天:Cou daeuz liengzsisi, cou laeng dak dai vaiz.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一般情况下,如果初秋气候阴凉,晚秋则阳光直照,气候炎热)

  4.冬天:Doeng fouz sam ngoenz namz.冬无三日刮南风。(namz 在此是rumznamz “南风”的省略。冬天连续刮三天南风的气象很少见)

  (二)月份节令熟语

  1.正月:Ndwencieng byajraez, gak deih haeux baenz.正月响雷,各地丰收。(正月如果响起春雷,说明今年将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2.二月:Ngeih nyied rumznamz rengx, bet nyied rumznamz fwn.二月南风晴,八月南风雨。(不同的季节,南风会带来不同的气候,二月主晴,八月主雨)

  3.三月:Sam nyied mbouj dajdoek, loeg nyied bae lawz sou.三月不种植,六月哪有收。(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不误农时,及时播种,方能有收成。

  4.四月:Seiq nyied bat, raemx naz biu catcat.四月初八,田水满啦啦。(四月初八多为雨季,雨水泛滥)

  5.五月:Ngux nyied rumzdoeng gip, sam ngoenz fwn daeuj daengz.五月东风紧,三天雨来临。(一般情况下,如果五月份东风刮得紧,说明天气准备转雨)

  6.六月:Loeg nyied coloeg, makdauz loenq laj goek.六月六,桃果熟。(六月份是桃子成熟的季节,反映物候情况)

  7.七月:Caet nyied sou haeux youh ndaem miuz, goj diuq gyang naz mbouj ndaej daengx. 七月收割又插秧,人们都在田里忙。(南方水稻种植每年一般都分两季,七月份收割后又得再次插秧,故而都在田里劳作)

  8.八月:Bet nyied cibhaj, veq naj coh feiz.八月十五,转脸向火堆。(一般情况下,八月天气开始变冷,人们开始烤火取暖)

  9.九月:Gouj nyied raemx roenx haenz, bi laeng fouz haeuxngaiz.九月水溢岸,明年无午饭。(九月若是下雨,明年必将大旱,粮食无收成)

  10.十月:Cib nyied cib cingz, duet gyaep bae gingsingz.十月初十晴,脱帽上京城。(十月初如果是晴天,那么这种天气将会持续很久)

  11.十一月:Cib’it nyied mwi lai, bimoq gohaeux rengx.十一月霜多,来年五谷旱。(十一月份如果多霜雪,那么来年气候有可能干旱少雨)

  12.腊月:Cae naz gvaq ndwenlab, rap haeux mbaq yaek dek.犁田过腊月,挑谷肩膀裂。(比喻来年将大获丰收)

  (三)二十四节气节令熟语

  1.立春:Laebcin rengx baenz ngoenz, cae naz mbouj feiq rengz.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晴则天气晴朗,适合耕种)

  2.雨水:Hawxsij ndaem gva, gingcig doek duh.雨水种瓜,惊蛰播豆。(告诉人们要按节令来开展农业种植)

  3.惊蛰:Gingcig mbouj nit, bak yiengh fouz sing.惊蛰不冷,万物无声。(一般来说,惊蛰时节气候应该变冷,而惊蛰还未冷,说明气候反常,万物坐等)

  4.春分:Cinfaen doek duhciemz, siujmuenx doek duhnamh.春分种小花生,小满种大花生。(农作物得种植具有气节性,要依时耕种)

  5.清明:Cingmingz rengx, fwnraemx yinz.清明晴,雨水匀。(一般情况下,清明天气如果放晴,那么今年雨水就会比较充足)

  6.谷雨:Goekhawx mbouj doek fwn, baengh mbwn ndaem reih nanz.谷雨不下雨,靠天种地难。(谷雨时节如果不下雨,那么气候就会干旱)

  7.立夏:Laebhah fouz fwn doek, rengx dai miuz ndaw naz.立夏无雨落,旱死田中禾。(立夏没有雨,则气候干旱,禾苗枯萎)

  8.小满:Siujmuenx caengz ndaem naz, gouj nyied sou haexma.小满未插秧,九月收狗屎。(过了小满还未插秧,预计将没有好收成)

  9.芒种:Muengzcungq fwn, raemx dumh rungh.芒种雨,水漫峒。(一般来说,芒种时节降雨多,河水泛滥)

  10.夏至:Hahceiq byaj maenj, gvej haeux aemq luiq.夏至雷响,割禾披蓑。(夏季鸣雷则雨多)

  11.小暑:Siujsawq daengngoenz ndat, bimoq fwnraemx lai.小暑日头火,来年雨水多。(小暑时节阳光猛烈,来年雨水丰富)

  12.大暑:Famh daihsawq, loh mbouj hawq.犯大暑,路不干。(famh 是“犯,冒犯”。这里指“犯雨”。)

  13.立秋:Laebcou byaj yiengj bak ngoenz rengx.立秋雷响百日旱。(立秋之日又打雷又下雨,整个秋季就要大旱)

  14.处暑:Cawqsawq haeux fanz doh, begloh haeux doh naz.处暑禾繁盛,白露满地金。(处暑时节如果禾苗长得好,则今年收成好)

  15.白露:Begloh mbwn doek fwn, miz gu mbouj miz haeux.白露天下雨,有过没有米。(白露下雨则久雨,稻谷发霉,无法收成)

  16.秋分:Coufaen faex hai va, hai cin mbwn rengx lai.秋分树开花,明春旱情大。(秋分时节树开花,说明多雨水,来春雨水将会变少,出现旱情)

  17.寒露:Hanzloh hwnj rumz, cib naz gouj hoengq.寒露刮风,十田九空。(寒露处晚稻生育期,若是起风,则会给水稻带来灾害,造成空壳、瘪粒,减产)

  18.霜降:Suenggyangq dou, gai mou bae cawx buh.霜降在月初,卖猪买衣服。(如果霜降出现在月初,那么天气将十分寒冷)

  19.立冬:Laebdoeng gvaq sam haet, ndaw naz fouz miuz heu.立冬过三朝,田里无青苗。(说明是立冬之后,大田里已经收割完毕,田间空荡)

  20.小雪:Siujsiet bongj rumzbaek, gizgiz re mwi gyaengj.小雪刮北风,处处防霜冻。(bongj是“刮”。北风寒冷,带来霜冻)

  21.大雪:Daihsiet gonqlaeng mwi lai, bi laeng seizcin fwn lai.大雪前后多霜,来年春天多雨。(一般来说,大雪时节多霜雪,来春将会多雨水)

  22.冬至:Doengceiq mbouj fan rumz, cin daeuj nanz fan ndaem.冬至不翻风,来春难播种。(冬至没有起风,来年气候就比较干旱,难以耕种)

  23.小寒:Siujhanz nit, daihhanz raeuj.小寒冷,大寒暖。(如果小寒气温很冷,那么到大寒的时候气温很有可能回升)

  24.大寒:Daihhanz ok daengngoenz, yaek cin nit dai vaiz. 大寒出日头,临春冷死牛。(大寒时节太阳当空,不久后气温将急剧下降)

  (四)早、中、晚节令熟语

  1.早上:Haet daengngoenz gvaengz, rumz hwnj ndaej guengz.早上日环,风起得狂。( gvaengz是“环、光环”。早上太阳周边有光环,不久将狂风大作)

  2.中午:Banringz mbwn saek henj, fwn rengx cimq it ciengz.中午天色黄,旱雨泡一场。(中午天空泛黄,预计大雨将要来临)

  3.傍晚:Doengxhaemh fwj hoengz, nazboengz cungj dek.晚来云发红,烂泥田也裂。(傍晚出现晚霞,则天气晴朗)

  4.晚上:Hwnz hwnj rumz hung, haetcog fouz mwi.晚起大风,明朝无霜。(大风将冷空气带走,霜降无法形成)

  壮族节令熟语丰富,表现出不同时间段、不同时间点的气候和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突出反映壮族人民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根据自然规律合理安排农事。透过这些节令熟语可以进一步了解壮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

  二、壮族节令熟语文化的内涵

  壮族劳动人民从自身实际生活出发,由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自然界的气候和物候有了一个深刻地认识,积累和总结出了生动活泼、内容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节令熟语。这些精炼熟语是壮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壮族人民观察世界的生动反映,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反映壮族人民善于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

  从这些节令熟语文化我们可以看得出壮族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的民族。大到一年的春夏秋冬,小到一日的早中晚,壮族人民具有较强的时间意识,善于利用时间点来观察和记录气候的变化,把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安排农事活动。如,节令熟语Begloh fwn, miz fwn nanz; begloh rengx, rengx ndaej nanz. 意思是:如果在白露的时候天下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是雨天;如果在白露的时候天放晴,那么接下来就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是晴天。再如,Hawxsij ndaem gva, gingcig doek duh.意思是:雨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种瓜,惊蛰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豆。这些都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同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他们的农事活动。

  一直以来,壮族人民都是依靠他们自己总结出的这一套节令经验来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就算是在气候预报系统很先进的今天,人们也依旧没有放弃这些节令熟语。这些节令熟语在壮族的日常生活中还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反映浓厚的农耕文化

  壮族节令熟语中出现很多作物,如miuz(禾苗)、haeuxgyaj(稻秧)、haeux(禾稻)、haeuxmaex(玉米)、gaeumaenz(蕃薯藤)、gva(瓜)、duh(豆)、meg(麦)、biek(芋头)、faiq(棉花)、suenq(蒜)等等,这些是农业作物的典型代表。壮语节令熟语简练描述了这些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成时间。如:Goekhawx ndaem hing, cingmingz ndaem biek. (谷雨的时候种植生姜,清明的时候种植芋头);描述植物成长的节令熟语,Cawqsawq haeux fanz doh, begloh haeux doh naz. (处暑的时候禾苗繁盛,白露的时候满田都是稻谷);描述植物收成的节令熟语,Bet nyied gyau coufaen, haeux mbouj baenz hix ok. (八月交秋分,稻谷不熟也抽穗)。这些节令熟语深刻反映了农耕文化,是壮族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这些熟语可以进一步了解壮族的农耕文明。也印证了壮族的那句俗语:Guh hong daih’it,gaem bit daihngeih, seng’eiq daihsam. (做工第一,握笔第二,生意第三)。在这三种谋生方式中,把劳动摆在首位,强调劳动至上,所谓的劳动就是种田。

  此外,这些节令熟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映出“naz”(水田)文化。“naz”(水田)多次在熟语中出现,如:Byajraez caeg gingcig, gwnz ndoi ndaem haeuxnaz. (惊蛰前响雷,坡上可插田);Caet nyied sou haeux youh ndaem miuz, goj diuq gyang naz mbouj ndaej daengx. (七月收割又插秧,人在田里忙不停);Cingmingz fouz fwn nazraemx hawq. (清明无雨水田旱);Daihsawq gvaq, laebcou gonq, ceiq ndei ndaem sat naz. (大暑后,立秋前,最好插完田);Hahceiq raemx dumh doengh, muengzcungq raemx dumh naz. (夏至水淹垌,芒种水淹田)等等。出现如此多与“naz”(水田)相关的节令熟语,说明了水稻在壮族人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壮族世居岭南,大都以种植水稻为生,是典型的稻作农耕民族。水稻的种植和栽培与气候息息相关,特别是对水和气温这两项,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壮族节令熟语必然带上鲜明稻作文化烙印。

  三、壮族节令熟语的艺术特色

  壮族的节令熟语大都是壮族人民口头创作的,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是壮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壮族节令熟语的艺术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多样性。

  (一)构成形式

  从构成形式上看,壮族节令熟语长短不一、形式各异,有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但其语言表现生动活泼、优美传神,富有感染力。如农事谚语:Sam nyied mbouj daj goek, loeg nyied bae lawz sou. (三月不打根基,六月去哪收获)。格言警句:Ndaem naz nguh it ngoenz, haeux nguh vunz it sauh. (插秧误一天,稻子误一造),警示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及时,一刻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得不偿失。歇后语:Haemhcin rumz fwn goenjhoho——Va loenq rox geijlai. (春夜风雨滚沉沉——花落知多少)。

  此外,还有谜歌的形式,如流行于平果的谜歌。

  Cam(问):

  Gaiqmaz lumj gij fwj(什么像那云),

  Gaiqmaz swz gij hoenz(什么似那烟),

  Gaiqmaz haet lohroen(什么早衢路),

  Gaiqmaz ngoenz rongh biengz(什么昼亮天)?

  Dap(答):

  Gij oenq lumj gij fwj(烟雾像云彩),

  Gij sui swz gij oenq(水汽似烟雾),

  Gij mok haet lohroen(那早雾衢路),

  Gyangngoenz ngoenz rongh biengz(太阳昼亮天)。

  壮族节令熟语的构成主要以谚语的形式为主,由于地域原因,其他形式也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也是基于不同表达的需要或是日常习惯性用法。

  (二)修辞手法

  壮族的熟语基本上是口头创作的,其内容准确深刻,形式上简单凝练,表达上通俗易懂。为了便于记忆和流传,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壮族节令熟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比、夸张和对偶等。如:Haeux lau rumz hanzloh, vunz lau geq liux hoj.(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把“禾怕寒露风”比喻成“人怕老来穷”,形象地突出这种危险性所引起的担忧;水稻扬花遇上寒露风则减产、失收,人到老才变穷则晚境凄凉,两相对比,可谓巧妙。Biengzbeih diemj raemx deih, dingh dak duz fangz. (蜻蜓密点水,定会晒死鬼)、Byaj raez ciet gingcig, namh ndaek ndengj gvaq diet. (雷打惊蛰节,泥土硬过铁),这两句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天气很干旱。Cinfaen ngoenzngoenz raeuj, coufaen haemhhaemh nit. (春分日日暖,秋分夜夜寒)、Cin fouz sam hwnz ndwen, hah fouz it ngoenz bumz. (春无三夜月,夏无一日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除上面所说的运用修辞手法外,值得一提的是语句的押韵。这些节令熟语中,很多语句是押腰脚韵的。如:Goekhawx fwn ndi doek, dah mboek moed gwn bya. (谷雨不下雨,蚂蚁都吃鱼),上句中的最后一个字“doek”与下句的第二个字“mboek”押韵,押“oek”韵。这种押韵方式在壮族的山歌中大量存在。

  熟语是壮族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作品,具有明快、简洁、生动、活泼的表现特点。这些表现特点和表现手法可能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这些世代相传的熟语,可说是壮族人民智慧的传承和文化的创新。

  四、结语

  壮族节令熟语是壮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接触,总结出的宝贵的生活经验。壮族节令熟语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形式多样,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族节令熟语是壮族民众口头创作的,除个别是用方块壮字记录下来以外,其他都是停留在口语层面,大都是口耳相传,是壮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目前,针对壮族节令熟语的研究相当少,而这些熟语文化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挖掘、整理、记录和研究这些熟语文化将是一项重要课题,它有利于促进和繁荣我国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蒙元耀.壮语熟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

  [2]蒙元耀.壮族古籍与古文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6.1.

  [3]周艳鲜.中国壮族谚语[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5.12.

  [4]韦作应.壮族俗语集成·武鸣篇(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8.

  [5]覃德民.壮族俗语集成·武鸣篇(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5.

  [6]蓝汉光.壮族俗语集成·桂林篇·谚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6.7.

  [7]潘润环.壮族俗语集成·平果篇·谜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10.

  [8]赵祖明,廖波,覃德民.壮族俗语集成·隆安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8.

  [9]关仕京.壮族俗语集成·上林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5.

  [10]韦体吉.壮族俗语集成·河池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7.

  [11]靖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壮族俗语集成·靖西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8.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2016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  蒙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