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该篇收录2012年12月31日前的壮语文研究著述成果,为2014年10月出版的《壮语文研究著述目录索引》一书存在的遗漏进行拾遗补缺。
(一)总论
关于壮语文的一些看法/胡起望.-中央民族学院,1979.11
壮语文基础知识:初中修订版/李一鸣主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7
利用壮语方言审理民商事案件的设想/黄任荣//广西法治日报.-2011.8.16⑤
从壮语及壮语派生的文化遗产研究中探索壮族历史的悠久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壮学研究(二)/张声震//广西民族研究.-2012,(4).-60-65
(二)语音
壮语上思话汉语借词音韵研究/黎永芳//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滇东黑尔壮语音系及其特点/侬常生//百色学院学报.-2011,(4).-43-46
广西武鸣县罗波镇梁彭壮语音系研究/梁敢//柳州师专学报.-2012,(6).-34-38
壮语塞尾对基频影响的实验研究/杨锋//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13
(三)词汇
云南壮族族源与称谓新探/何正廷//广西民族研究.-1991,(Z1).-77-86
“蛮”为古代壮族族称再考/李连进//广西师院学报.-1995,(1).-101-107
壮族称村落为“板”的由来及其含义考释:壮族干栏文化研究之一/覃彩銮//广西民族研究.-1998,(1).-57-60
近现代方志运用训诂方法和体式记录壮语词语的若干材料/蓝利国//广西地方志.-1998,(5).-56-58
广西山名解读/韦炯隆//广西民族研究.-2000,(4).-56-58
试论壮族师公的“师”是壮语sae的音译:壮族师公文化研究之二/杨树喆//广西民族研究.-2001,(2).-64-66
关于龙州壮语的ʔi55/洪波//民族语文.-2004,(4).-65
大象民族:壮族族称原义新探/黄靖生,俞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8-82
壮语地名的命名特点及文化内涵:以广西马山县金钗镇为例/潘艳涛//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27
跨境壮、岱-侬族熟语文化透视/蒲春春//百色学院学报.-2011,(1).-88-91
双定壮语否定副词“fu2”的来源/杨威//青年文学家.-2012,(1).-144
开发进程中壮语地名的保护与传承/游伟民,覃凤余//百色学院学报.-2012,(4).-51-54
论壮语的数词“一”/蒙元耀//广西民族研究.-2012,(4).-73-79
广东粤西的壮族地名“那”/马显彬//宜宾学院学报.-2012,(5).-66-68
《平果壮族嘹歌》熟语研究/陆晓珍//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4).-17-18
武鸣壮语ʔaŋ5naŋ2(干脆、故意)词汇化及相关语法化/梁敢//中国语言学报.-2012,(16).-224-231
(四)语法
都安壮语teːŋ42的语法化分析/韦茂繁//民族语文.-2010,(6).-52-56
壮语副词“cungj”(都)的用法浅析/吴超强//民族教苑.-2012,(总22).-87-92
(五)修辞
修辞中的自然意象与文化:壮族嘹歌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修辞对比研究/张羽//百色学院学报.-2011,(5).-77-82
从诗歌比喻喻体看壮英民族文化差异/李美琴//百色学院学报.-2011,(6).-53-5
隐喻意象中的道德观照:中国壮族嘹歌与英国诗歌修辞对比/张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28-129,170
《壮族婚嫁歌》的修辞格研究/杨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六)翻译
谈壮族民歌的翻译整理/覃建真//学术论坛.-1982,(3).-97-98
壮母语对学生英语翻译的负迁移分析/韦妙//新西部.-2010,(11).-131
汉语名词性偏正词组在壮语中的对应表达/尹福建//民族翻译.-2011,(4).-50-55
一座沟通英壮文化的桥梁:评《平果壮族嘹歌》(英文版)/吴俊,卢澄//百色学院学报.-2012,(2).-59-64
北路壮剧语言特色及英译原则/周秀苗//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3).-285-287
壮族嘹歌英译的理据与可译性分析/周艳鲜//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34-1361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