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广东壮族世居地青少年语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以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为例/经典,莫晓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2).—26—34
浅谈民族地区民族语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崇左市壮语广播电视发展为例/陈全斌//视听.—2018,(3).—36—37
广西壮族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李金阳//民族翻译.—2018,(3).—72—78
发挥跨境壮语优势 扩展使用功能/吴小奕//语言战略研究.
—2018,(4).—56—57
壮语强调表达研究/石青//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壮语保护传承:以南宁市为例/陈钰文//广西民族报.—壮文版.—2018.5.16⑦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壮语类节目为例/林伟力//视听.—2018,(5).—31—32
石柜村壮语方言岛调查研究/黄涓百色学院学报.—2018,(5).—44—45
广东省下帅乡壮族的语言和谐:以车福村为例/朱晓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6
壮语文广播稿精选(上、下册)/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8
壮汉双语学校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覃其文//广西民族报.—壮文版.—2018.8.15⑦
壮语文:高中下册/縢明新,零兴宁主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8.9
壮语语言环境下的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创新/魏莉//传播力研究.—2018,(34).—186
新媒体背景下壮语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李秀华//百色学院学报.—2019,(1).—73—77
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创制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网络壮文写作的壮语文化传播为例/周飞伶//广西民族研究.—2019,(1).—164—169
壮语基础教程/韦景云,覃祥周编著.—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9.2
广南县壮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以那们村小组和木央村小组为例/王国旭,段玉//文山学院学报.—2019,(2).—84—92
探讨以壮语微电影为途径传承壮族文化/温小贝//广西民族报.—壮文版.—2019.4.3⑦
壮族中小学生壮语传播的语言态度调查研究:以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为例/温海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5
基于麦肯锡7S分析模型的广西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研究/侯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5).—5—12
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民族语文故事/唐龙,潘朝阳//三月三.
—壮文版.—2019,(6).—89—100
融媒体时代壮语广播电视的发展探索:以南宁市武鸣区广播电视台为例/李炳群//三月三.—壮文版.—2019,(6).—107—111
从宁明县壮语歌曲看壮语文推行使用的创新性发展/熊宗平,刘艳珠//三月三.—壮文版.—2019,(6).—112—115
新媒体环境下对壮语文保护和传承的几点思考:以南宁市为例/韦尹璇//三月三.—壮文版.—2019,(6).—154—158
从壮语粤剧探索以壮语为语言载体的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陈钰文//三月三.—壮文版.—2019,(6).—159—163
基于“蓝瘦,香菇”现象的广西壮母语大学生语言文化认同研究/林琳,蓝艳芳//教育教学论坛.—2019,(6).—249—250
浅谈壮语栏目《西德那天》的传播实践/何彪//视听.—2019,(9).—30—31
传播学视角下广西壮语传承推广传播策略探索/罗琪//传播力研究.—2019,(10).—192—194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壮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黄丽洁//中国文艺家.—2019,(11).—183
广西民族语文研究(第一辑):纪念《壮文方案》颁布60周年特辑/关仕京、韦树关主编.—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12
周边传播视阈下广西边境县市壮语视频节目的问题及优化/江宇,付玉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2).—7—10
连山地区壮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小三江镇三联村田野调查为例/陈丽荣,杨志成//现代交际.—2020,(3).—85—86,84
壮语春晚开启传承壮族文化新模式/翚永红//广西政协报.
—2020.4.24③;广西民族报.—汉文版.—2020.5.1③;当代广西.—2020,(8).—61
靖西县级融媒体壮语新闻传播情况研究/孙凌霄,李佳乐,廖宗钰,周硕,隆艳丽//视听.—2020,(4).—18—19
云南拉基语语言活力调查与评估/兰良平,恩荣泽,龙婵//文山学院学报.—2020,(4).—80—86
民族原创电视节目壮语春晚的守正创新研究/胡芳媛//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
广西壮语文社会效用研究/康忠德,黄如猛,韦如柱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12
多元文化背景下壮族语言的传承及母语文化重构:以广西武宣为例/周彩虹//广西教育.—2020,(31).—159—161
靖西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陈莹//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2).—82—86
壮语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调查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永乐村为例/黄晓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2).—131—138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壮语为例/林超琴,黄民理//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1,(2).—238—242
关于壮语视听类节目强化服务功能的对策/覃龙娟//文化学刊.—2021,(9).—108—110
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广西壮语语言演变的研究综述/梁业佳//参花(下).—2021,(10).—64—67
广南县未牙村壮族民族语言活力调查研究/王玉周//今古文创.—2021,(10).—105—106
壮语《孔雀东南飞》语言文字研究/肖昉//广西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1.11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以广西广电和网络视听民族语优秀获奖作品为例/张韦,莫蓝翔//新闻潮.—2021,(11).
—54—56,6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基于河池、百色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王晓惠//民族学刊. 2022,(1).—12—19,132
广西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情况与语言态度调查研究/莫娜//广西教育.—2022,(3).—59—63基于新媒体视域下河池东兰县壮语的传承与保护/余茵,莫利达//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3).—199—203
广西南宁武鸣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张霄博//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5
壮语文:中职学前教育版/农振凤,零兴宁主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22.6
如何结合壮语特点做好壮语播音/徐梅//广西民族报.—壮文版.—2022.7.13—20⑦
西林壮语/李锦芳,梁汉昌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8
壮语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力提升探索:以崇左广播电视台壮语节目实践为例/陆薇薇,莫蓝翔//新闻潮.—2022,(9).—34—36
广西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研究/林琳//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