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础教育是开启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数学教育教学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是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教学实际,探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数学素养;途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一、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 数学素养
什么是数学素养?通常来讲是通过教育教学、自身努力和实践认识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这种素养一旦形成将影响终身。
(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性,例题布置的合理性,素材选取的趣味性,积极搭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教材最大限度地被学生吃透读懂,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夯实良好数学素养基础。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听不懂,笔者还用形象生动的壮话讲给学生听。如在五年级下册《小数除法》教学时,学生在解决“王鹏坚持晨练4周计划跑 22.4 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的问题时,要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计算、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学用结合解释现象等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这个例题讲解中,笔者还运用顺口溜:“4 singhgiz gungh buet 22.4 cienmij, ‘gunghgunghgungh’, suenq ok moix singhgiz buet geijlai aeuyungh gijmaz fueng- fap?”
2.体现数学的多样化,让学生学用结合。五年级数学涵盖了小数乘除法、分数、因数与倍数等数学要素,还有一些需要通过数学来解决的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各类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储备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多探索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连乘、乘加、乘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做好课程的准备。如“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m、宽40cm、高80cm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按上铁角,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铁角?”的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探索解题步骤、方法、技巧,最终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中讨论、多在实践中运用、多在学习中积累,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二、民族地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思维能力处于一个定型阶段,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面对困难问题要大胆尝试、善于猜测的思维方式。
(一)打牢数学基础知识
想要学生打牢基础,需要让学生懂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需要从学生熟悉的基本数学规律入手,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感受规律,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用这种能力是打牢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如在《粉刷墙围》的课程设计中,涉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体会,导入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粉刷匠》这首欢快的歌曲导入,“gou dwg canghcatciengz ndeu(我是一个粉刷匠), catciengz bonjsaeh ak(粉刷本领强), gou dwg canghcatciengz ndeu(我是一个粉刷匠), cat ndaej caen ndeiyawj(刷得真漂亮)”。粉刷匠本来高高兴兴刷墙,奈何老板叫算材料面积,让我们一起来帮忙吧。学生兴趣马上来了,这时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小数乘法、除法,数学内容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鼓励大胆猜测
小学数学内容基础性较强,但在五年级教材中则注入很多鼓励学生猜想和探索的元素,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经验,充分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最大公约数”一节中,家庭储藏室铺设地砖的问题教学,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是画图还是等比例铺设,或是其他方法。当学生讨论出一定的结果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并实施讲解最大公约数的应用。
三、丰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它涵盖了庞杂的数量关系、抽象的空间形式、特殊的符号体系、严格的运算公式、形象的图像语言等方面,各方面既相对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教与学、学与用、用与动等多角度思考,要充分展现出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人文性、教学思维的创新性,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
(一)教学设计的趣味性
呆板、枯燥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思维特征、易接受的事情,将各种元素穿插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体味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趣味性的发掘要建立在教学设计创新上,创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趣味性进行教学设计;趣味的设计要体现在课堂的分分秒秒,要善于通过讲解、体验、感知、评价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进行趣味体验。如在“小数乘法”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我给亲人问声好”的互动活动,让每个同学给身在远方的亲属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并把自己的通话时长、每分钟价钱记录下来,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互相计算对方所花的费用,同时有意识为小数除法、统计、打电话等章节做铺垫,让学生在推理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设计的人文性
新时代的孩子接触知识的范围广、兴趣爱好也比较多,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人文教育,不改进传统教育方式,必将对孩子学习数学造成掣肘,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效果。教育教学体现人文性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通过教育得到矫正。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性强的特点,采取将数学与音乐学、数学与体育学、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自然学等进行横向拓展延伸的教学尝试,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做好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应多围绕创新开展,一个设计模式讲几年,一个套路打好多遍,这样不利于教学技能的增长。创新不是花样翻新,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际经验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结合所教授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教与学两方的思路进行融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就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悟性,摒弃陈腐的习俗、单调乏味的惯例,给学生自主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丰富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
[2]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系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凌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