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sonhag
3上一版  下一版4
 
Gangj Cienj Baenzlawz Bwh Son Gocwngz Cuengh Gun Song Vah Saw
Dauqnaemj Caeuq Saedguh:Naemj Ra Gij Banhfap Hawj Lauxsae Lajmbanj Dieg Minzcuz Gyalai Bonjsaeh Suciz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Gangj Cienj Baenzlawz Bwh Son Gocwngz Cuengh Gun Song Vah Saw
壮汉双语教学备课策略刍议
□ 岑 晔
 

【提要】 壮汉双语教学过程中,备课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授课教师无论怎么重视备课都不为过。此外,要做好壮汉双语教学的备课工作,就必须善于学习、领会、思考、创新。在熟知大纲、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和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引入和借鉴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壮汉双语;备课;策略

壮汉双语教学过程中,备课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学环节的起点,备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上课的好坏,决定教学流程是否能顺利圆满地流到终点,也最终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在以课堂为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备课的好坏也就决定了一名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好坏。备课乃至后面环节的教学,直接作用对象是祖国未来建设人才,备课的好坏决定了人才素质的高低,从而决定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进而决定国力之高低,决定了国家的强与弱,由此可见备课有直接重要性、间接重要性。对此,我们看问题不能看眼前,这样只会阻挡视线;相反,要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重要程度,从而促使我们自觉地、自我约束地去认真地备好课。

备课是导向是轨道,它决定了教师上什么、怎么上;备好了课,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我们常说教学“不可误人子弟”,正是要求授课教师用强烈的责任心去备好课,打好第一环节基础。如果教师没有这股强烈的责任心,也就自我丧失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对备课重要性有了明晰与正确的认识,就会驱使授课教师有股强烈的责任心去研究备课。

一名壮汉双语教师能否备出高质量的壮汉双语课,是检验其素质的标准之一。壮汉双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从备课着手,备出高质量的教案。如何做好壮汉双语课程的备课工作,笔者谈谈几点意见。

一、态度上要重视

壮汉双语课程教学备课工作非常重要,这要求课程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要转变那种认为老师是教者、讲得好就是好老师从而重讲不重备的观念;要树立备得好、导得好、既重导更重备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观念。一节课40分钟,但向40分钟要质量,不仅要把精力花在40分钟,更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上。从而使上课只用到20分钟左右就可达到40分钟的效果。如果没有课前认真地思考、不舍地投入,也就没有好的回报。

二、善于学习、领会、思考

要备好壮汉双语课,壮汉双语教师首先须真正领会党的教育方针,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好,贯穿在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上。同时,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以这些理念来指导备课实践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备课工作的全过程。

三、善于总结学习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模式

壮汉双语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总有经验与教训。要善于总结和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如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养成善于总结和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的习惯,势必无法进步。实践是成功之母。这需要每个教师把点滴成败加以总结,分析思考、回味,并作为备课的调料,调入每节的备课教案之中。别人的经验能写出文章刊登出来,总有值得推广的和让人学习的地方。我们在从教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形成自己书面系统的东西;别人替我们总结出来,我们应感到高兴,更要细心拜读,来充实自己的经验,融进自己的教案之中。

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总要有相应的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一味地采取“流水作业式”即新授课是这个模式,复习课也是这个模式,练习课还是这个模式,毫无新意,模式就抑制了学生的头脑,激不起兴趣;给人以单调枯燥之感,越来越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认识情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厌学地就在情理之中。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教学目的要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就行不通,造成恶性循环,只能是死路一条。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教学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我们要下决心改革教学模式。要做好改进教学模式的开局工作,争取取得初步成效;要掌握有哪些具体的模式结构,结合实际,确定要引进和创立可依可仿可学可行的样板。我们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去做了有益地摸索、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付诸具体实践;通过实践来印证规律并修改、完善。首先要对讲授课、新授课的模式进行探索,再逐个地涉入到其他课型的模式改革。改革的方向和标准就是现代教学观、人才观和以有利学生素质提高为标准。只要找准了标准,模式的组合形式及结构就好确立与组成,要把精力着重放在这方面。经过不断的摸索,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型模式。

四、熟知大纲、教材

要备好壮汉双语课,就要熟知大纲、教材。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做通盘了解和对具体篇目深入了解;大纲的每个字都要认真推敲,该年级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都要非常清楚。对教材的处理,要找清楚这门学科的板块主线网络;能对该学科的知识绘制一个知识体系树。这样才能知道知识板块主线网络与递增层次,才能准确把握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课的地位作用。这样我们也没必要非按教材安排体系和顺序来组织施教。因为我们现在的教材体系有分解知识体系的迹象。这样的人为分解体系,耗时耗力,影响接受知识的完整性和记忆性。只要我们掌握了知识体系树,把握了这个核心,至于如何划分单元,组织教学程序是可以创新编排的。所以对大纲、教材的知晓,不仅是泛泛而看,翻翻而已,而要真正在其中抓出东西和内容出来。所以在要把绘制一个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树”当成一个任务完成,这个步骤与做法对师生都有好处。

五、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要备好壮汉双语课,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地选用和确定教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失,否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如果我们不了解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只知道按教材现有编排顺序去讲,完全照搬备课教案去讲,这完全是不了解学生的作为。我们知道,备课教案是全国通用的教参读物,如果照搬此书,它的指导意义也将丧失不少。因为全国的学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这先不必说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思维习惯不同,更不要说校情、班情、教情、学情、个情互不相同。因此,必须使得内容详略、取舍与学生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选择也要适合其口味。唯有如此,教师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效果就好。

六、在“导”字上下功夫

要备好壮汉双语课,还要掌握导法。导学是艺术,要注意研究这门艺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导自学、导讨论、导小结、导练习、导复习、导巩固、导提高都要有导的方法;一味地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很快就要淘汰。我们要注意摸索和总结及学习他人先进成功的导法。导法也同样要明确其方向标准,那就是如何做到精讲多练,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因为知识有个内化过程,所以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教”字上下功夫。导学即内化,教学即灌输,两种不同性质的接受知识的情态,当然效果不同,真正导好了,也就会学好了。

七、思路要清晰

备好壮汉双语课要思路清晰。作文有文路,行车有道路,导学要有导路,路顺才通达。如果路不正、不顺、不通,无论下多少功夫,都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备壮汉双语课既要顺藤摸瓜,做到干枝分明,保证三路一体,又要突出教学层次。这是备壮汉双语课首要条件。否则,备壮汉双语课如同盲人骑瞎马,路线不明,胡乱拼凑,费时费力,穷索枯肠,终将吃力不讨好。

八、形成自己的备课风格

备好壮汉双语课要形成自己的备课风格。根据知识特点、学生认知特点、自身教学特点,善于积累总结学习自己和他人的备课经验,融合各方所长,形成自己驾驭教材,设计教法、模式的,思维敏捷的备课风格。

九、导好讲练点

备好壮汉双语课要导好讲练点。讲练点即是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如同演剧要有主题,有情节,剧情必须为主题服务。在此主题就像是讲练点,剧情就像是双边活动。双边活动必须有利于突破讲练点;就是要求讲练必须结合大纲提出对该年级的要求,把握各单元讲练顺序及课中的讲练重点、难点。

十、心存“六忌”

一忌简单照搬。备课不是应对检查,而是真正为导学服务,为质量服务。有了这种思想,就不会去简单照搬,对各种各类教参读物,是在有利导教导学导练或需要时把其精神融合在自己备课的字里行间。二忌千头万绪。这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这节课备课主题。主要精力投放,所有备课因素都围绕这个主题,主攻方向对就会成功一半。三忌不顾实际。四忌琐碎设问。单纯的一问一答,连串问,一问到底,皮毛之问,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设问要在大的方向上、学法上、思索上作文章。五忌是漫无目的。这节课目标是什么,一切为目标服务。否则就会目标不明,随意发挥,学生课上茫然不知所从。六忌程式定势。要因课程因知识而异,导法要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积极性,提高趣味性,而不能成定势,单调乏味,否则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系上林县教育局教研室)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