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感觉的位置
阿锣和阿鼓
幸福的村庄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的村庄

□ 韦炳旺(瑶族)
 

拉棠村是县社科普及基地。“社科普及”四个字在这里从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哲学。老人们坐在大榕树下,给围坐的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孩子们或许听不懂深奥的道理,却能从老人的眼中读懂:如今门前平坦的水泥路、夜晚明亮的路灯、丰收时满仓的粮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这样的村庄,总在危难来临时,显露出最动人的力量。当村民黄毓站在工地宿舍外遭遇意外的消息传回村里时,平静的村庄像被投入一颗石子,瞬间牵动了所有人的心。黄毓站是村里的壮家汉子,常年在外务工,每次回家都会给邻居的孩子带些外地的糖果,会帮独居的老人更换拐杖。谁也没想到,那个总是笑着打招呼的身影,会突然倒在异乡的路上,陷入昏迷,等待着一笔高达十多万元的医疗费。

黄毓站的家人拿着医院的诊断书,双手颤抖,眼泪砸在纸上,晕开了字迹。他们在村里挨家挨户求助时,声音里满是绝望:“医生说再不交钱,就没法继续治疗了,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最先站出来的是韦鸿瑞和黄高师。韦鸿瑞是村里的老党员,平时总说:“大家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能看着别人掉坑里不伸手。”黄高师是壮族人,家里种着几亩砂糖橘,去年收成不好,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却第一个拍着胸脯说:“再难,也得帮黄毓站挺过去。”。两人没顾上吃饭,就赶往村委会,一边写捐款倡议,一边挨家挨户通知。倡议书上的字不算工整,却字字恳切:“黄毓站是我们的兄弟,现在他躺在医院里,咱们拉棠村从来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他就是帮我们自己!”

倡议像一阵暖风,吹遍了村庄的每个角落。村委会的院子里,很快挤满了自发前来捐款的村民。在外务工的村民们,看到村里微信群里的消息,也纷纷响应。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到近五万元善款。

当韦鸿瑞带着韦启三、黄春宜等村民,把善款送到黄毓站家人手中时,黄毓站的妻子接过钱,扑通一声就要跪下,被大家连忙扶起。她眼泪不住地往下淌:“多亏了大家,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黄毓站要是醒了,一定让他好好谢谢你们!”那一刻,院子里流淌着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像山间的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拉棠村的人们常说,幸福、团结、和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衬,是危难时刻的携手同行。春天播种时,壮家的人会帮瑶家的人耕地,因为瑶家的地在山坡上,更费力。秋天收割时,汉族的人会帮毛南族的人摘砂糖橘,因为毛南族的老人多,人手不够。谁家孩子没人看,邻居会主动帮忙照看。谁家有人生病,大家会轮流去探望。

如今,黄毓站还在医院接受治疗,村民们会在微信群里问他的情况。有人托去城里办事的人给黄毓站带营养品,有人给黄毓站的家人送自家种的蔬菜,还有人主动帮他家打理地里的庄稼。

夕阳下的拉棠村,炊烟袅袅,歌声阵阵。壮家的山歌、瑶家的长鼓舞、汉族的秧歌、毛南族的傩舞,偶尔会在村里的广场上同台上演。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追逐,老人们坐在一旁笑谈家常,年轻人忙着给家里人打电话,分享一天的趣事。这平凡而温馨的画面,不正是人们心中最渴望的美好生活吗?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