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江斗江镇:科技赋能百香果分拣
都安:路通业兴,织就发展新图景
凤山长洲镇:融产业兴文化强治理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西林:56个村级邮站入驻线上地图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凤山长洲镇:融产业兴文化强治理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近年来,凤山县长洲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绚烂绽放。

产业融合发展,攥紧民族团结“金钥匙”。立足本土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桑蚕、八角等特色农业,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8场、惠及各族群众3500余人次。创新推广“一地多收”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粮油作物万余亩,实施复合种植2000余亩,拓宽增收渠道。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镇合作社增至29家,油茶、八角种植面积分别突破10万亩、5万亩,发放产业奖补逾1500万元、小额信贷14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12个行政村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1个突破50万元。坚持“项目为王”,3年落地项目275个、总投资23.5亿元,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成果,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兴盛,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文化是各民族心灵的纽带。常态化举办文体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同台竞技、共展风采的平台。2025年春节、“广西三月三”、端午等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敬老孝亲、邻里互动等活动30余场,7000余名各族群众参与其中,在丰富文化生活中增进互助互信、互尊互谅。今年3月,该镇获评广西“歌谣传承之镇”,百乐村八龙寨被授予“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中华诗词创作研究基地”等称号。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全镇5个市级“红军村”成为各族群众追忆革命历史、共绘同心圆的教育基地。

矛盾多元化解,织密民族团结“稳定网”。以“德治”厚植民族团结根基。牵头修订村规民约,通过“移风易俗墙绘”等载体倡导文明新风,聚焦“一老一小一残”打造多维度志愿服务品牌。3年来组织移风易俗活动300余场,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婆婆”等先进典型130多个。暑假期间,联合广西外国语学院、河池学院等高校,为200余名各族儿童提供作业辅导30余场,在关爱中凝聚民族情感。以法治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依托党员先锋岗、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构建“支部+党员能人+网格员”体系,吸纳42名乡贤和“法律明白人”参与治理。3年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0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河池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民族团结筑牢和谐屏障。

(龙圣亿 李世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