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叶耳老师散文集《深圳的我们》已有些时日,作为一个曾在深圳宝安生活七八年的人,书中诗意描绘的深圳日常,因那份亲历感而分外鲜活,让我拥有强烈的代入感。那些带着独特深圳印记的故事,读来令人心动且关切。
作为叶耳的第一部散文集,全书25篇散文,既写城市也写乡村,写生活更写灵魂。作家尤其着墨于易被忽视的生活日常细节,与其说这是个人的内心吟唱,不如看作叶耳献给深圳这座城市的心灵之歌。在我看来,它更像作者与生活的深切对话,用诗意化的语言生动再现了这座城市的日常图景。
这部作品是现实人生的真切映照,书中坦率呈现了作家在文学路上的挣扎与无奈,甚至悲凉。高楼广厦间,那些在霓虹灯下徘徊、迷惘、抗争、直面挫折的人群,在叶耳笔下展现出别样的风貌,跳动着城市的脉搏。
书中几乎每篇都能看到作者深刻的自我剖析,那些带着痛感、淡淡自嘲的文字,加之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仿佛走入作者在深圳的日常,被那些细腻而伤感的片段悄然捕获,进入一种沉浸状态。诗意语言下,是一个将文学视为毕生追求的中年人,诉说着不堪的往事与人世百味。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独白,也折射了一部分追梦中年人共通的经历,带来一种深切的疼痛感,如同会行走的影子,萦绕在字里行间。
真诚是叶耳处世为人的原则,也是这本散文集的内核。阅读时,一颗坦诚的心跃然纸上,仿佛他就在你面前倾诉。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告白:“明明知道写一个作品就像怀孕的女人分娩孩子一样的难受和痛苦,但就是愿意让自己这么痛苦难受着!当痛过之后,你就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只要你给自己一个走进《深圳的我们》这本书的机会,你就会被一条线忽高忽低地牵引着,触动着,那条线就是由文字组成的真诚。
勇敢是阅读时的另一重深刻感受。叶耳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隐私、伤痛与苦楚呈现出来,勇敢地在生活的满目疮痍中挺直腰杆。这需要何等勇气?书中描写的爱情、友情、亲情,无不让人叹息人生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些不如意往往源于外力与命运,个体在浩瀚世界中所能掌控的,何其有限!“生活沉浸于我们的身体和时光,一个人的消解和说出,成就了生活的片段和细节。”叶耳用文字捕捉着这种个体与生活的交融。
叶耳的文字不炫技,却自带张力与哲思。他沿着“故乡即他乡”的生命轨迹,坚定地前行在文学之路上。“我写作最大的难度是来自这些乡村的人和事,也正是因为这些难度,让我保持了写作的高度。”这是他的清醒与担当。多年来,他如蜗牛般一步步、缓慢而坚决地爬行,终于抵达属于他的文学春天。
合上书页,闭目沉思。我相信,只要对文学的赤诚之火不熄,挑战便永续。而叶耳老师,也定会一如既往地用他的真诚与勇敢,去拥抱他所热爱的文学,去拥抱那纵然千疮百孔也要过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