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坐着,他总先倒一杯热茶递入我手心,再为自己也续上一杯。他缓缓将茶杯送到唇边,轻轻吹开浮沫,细细啜饮一口,缓缓咽下,仿佛咽下的是谆谆嘱咐,而深藏肺腑的,是沉甸甸的期待。一问一答,一言一语,如茶香交融,在时光中蔓延开来。
这便是我与梁丰老师相处的方式,十几年如一日。
初见梁老,是在博白县文联略显陈旧的办公室里。那天,我怀揣申请加入文学协会会员的资料,刚摸索至文联办公室门口。“哦,你来了!”洪亮的声音已抢先一步传来。只见一位面目慈祥的老者端着茶杯,正从对门大步跨入。他身材挺拔,肩膀宽阔,虽已年逾古稀,话音却如洪钟般浑厚爽朗。
“有年轻人加入协会,真好!”老者示意我坐下,一杯热茶递来,“别急,先坐一会儿,喝口茶暖暖身!”话音未落,他已揭开杯盖,在氤氲茶香中,接过我的材料,仔细地翻阅着。
我静坐于旁,偷偷地端详这位老者:古铜色的脸庞上架着棕色边框眼镜,微微凸起的颧骨处,零星点缀着几颗岁月的斑点。翻阅间,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孔上,渐渐漾开一丛笑意,从前额延展至眼睛,再缓缓漫过嘴角,最终盛满那双温润祥和的眼睛。
“年轻人,欢迎你加入,要继续努力啊!”他向我伸出手来,我忐忑的内心霎时被喜悦涨满。后来方知,他就是县文联原主席梁丰。退休后发挥余热,到县文联甘当志愿者,为《南流》杂志把关。
恰逢《南流》期刊因新主席到任而备受重视,新老两位主席召集部分作者,逐篇指导修改新一期作品。当其他作者捧着爬满红笔批注的稿子陆续离开,梁老却告知我,我的散文《淘书记》按原文刊发。然而,他旋即递来另一项任务:“你去水鸣镇西塘村采访一位年轻人,写篇报告文学。”我瞬间懵在原地。“别担心!”他目光坚定,“有困难随时找我!”那眼神如磐石,稳稳托住了我的惶惑。
多少次,我凝望着梁老那串手机号码,指尖欲动而终未敢拨出,生怕惊扰了他。谁料想,他竟主动打来电话,一番精准的指点后,梁老郑重叮嘱:“写好初稿后,送到我家来,我同你一起推敲。”这句话让我欣喜若狂。能得到梁老的亲自指点,正是我这等初生牛犊梦寐以求的机缘。
怀抱厚厚一沓初稿,我如捧初生婴孩般,每一步都踩在自己怦然的心跳上,穿过幽深小巷走向梁老的家。梁老开门迎我入室,照例递上清茶,自己手中也捧着温热的茶杯。他埋首于稿纸间,笔尖犁过纸面,勾画批注的字句如星光,渐次在我的心里亮起。
那日,暑气逼人,我揣着《峨嵋姑娘别样美》修改稿再次踏入梁老书房。他照例递过茶,自己杯中茶汤微漾。茶香氤氲里,他目光灼灼:“报告文学,说白了,就是真实的小说。写报告文学,好比盖房子。”他轻呷一口茶,茶沫无声聚散,“地基要深,人物骨血要真,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他握着茶杯,指尖在杯沿摩挲,“情节是筋脉,得自然贯通,像这杯中舒展的叶脉。”他轻晃茶杯,茶叶在水中悠然沉浮,舒展,“强扭的瓜不甜,硬拗的情节硌牙!还得继续斟酌,如今我年岁已高,只能靠你自己领悟。”灯影昏黄,茶香弥漫里,他眉峰微聚,眼神如凿,剖开我稚嫩文笔的粗疏,又细细缝合以精金良言。茶气袅袅,梁老的话却如星火,沉入我心深处。
前些年,每每告别梁老,他总要起身相送,披上那件洗得泛白、却永远干净挺括的外套,步履依旧透着年轻时的矫健。我们一前一后走下窄窄的楼梯,穿过幽暗的走廊,直至门口天光倾泻之处。他站定脚步:“走吧,路上慢点。”我走出一段路,蓦然回首,深巷尽头是他伫立的高大的身影,如一棵老松静默于薄暮里。
后来,当组织决定派我下乡担任第一书记的消息传来,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梁老。那天,走进他熟悉的书房,氛围却与往日谈论文艺不同,多了一丝沉甸甸的关切。茶依旧滚烫,杯中茶汤依然温热,但他饮得比平时更轻、更缓,仿佛要将所有的思虑都浸润其中,再化作清晰的嘱托流淌出来。
“下去好啊,年轻人就该扎进泥土里。我年轻的时候就在我们博白很多山村待过。”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我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审视的凝重,“记住,群众的心,比什么都金贵。你不是去当官的,是去当亲人、当学生的。”他顿了顿,又呷了一口茶,语气缓和下来,却字字千钧,“脚下沾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数。遇事别慌,别急于表态,多问多听多想。”那份沉静的力量无声地传递过来。
临行,他递给我一小袋包得方方正正、他珍藏的茶叶。“带着,山里湿寒,喝点热茶暖暖身子,身体好,才有力量干好工作。”他的笑容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牵挂,“生活上有什么难处,也吱声,大家都记挂着你,别把自己当外人。”
驻村的日子,清苦而忙碌。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我常常累得倒头就睡。偶于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倚在窗前,望着窗外浓得化不开的夜色。恍惚间,又看到他端着茶杯,在茶气中沉稳指点江山的模样,心头的焦灼竟奇迹般平复了大半。那些无声的茶香,那些穿越山水的叮嘱,成了我在陌生土地上最坚实最温暖的依靠。
而如今,一壶茶饮尽了,一杯茶转凉了,梁老终究是去了,仿佛带走了我生命里某种温暖而坚实的依靠。
他啜饮之间的殷殷嘱托,早已沉淀成我生命河床里坚硬的石头。巷口那曾经久久目送的高大身影,永远无声地立于时光深处。山乡的小路依然崎岖,但山脚下那杯茶的暖意,那茶香萦绕不散的指引,那一次次坚定的嘱咐与守候,终成为我暗夜行路时心中揣着的小小火种。也许它无力照彻天地,但它足以点燃自己,一步步,在嶙峋山壁上,在泥泞田野中,镌刻下向上攀援、向深处扎根的虔诚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