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出圈”的东山弩文化
长鼓声声传薪火 石榴粒粒结同心
罗城:趣味活动显魅力
平桂区:暑期科普进社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朔龙尾小学:
长鼓声声传薪火 石榴粒粒结同心

▲ 龙尾小学开展“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
 

阳朔县福利镇龙尾小学,用60余载春秋守护着瑶山孩子的求学梦。在这里,瑶族长鼓舞的韵律与空灵鼓的节奏交织,高山瑶歌的悠扬与现代课堂的智慧碰撞,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

每天第一节课下课后,龙尾小学的操场总会准时响起长鼓声,特色鲜明的瑶族长鼓舞替代了传统广播操。“每个动作都经过非遗传承人指导,既保留了瑶族传统韵味,又能让孩子锻炼身体。”校长林相国介绍。2015年,这位90后校长初到龙尾时,亲眼见过瑶族老人打长鼓的场景,深刻认识到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2022年,学校将零散的长鼓舞动作系统整理,编成了适合孩子的课间操。同时还将瑶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渗透于教学日常,每周设置3至5节民族文化课,内容包含瑶族历史、服饰、美食、习俗等知识。此外,学校还邀请专家为学校开展瑶族舞蹈教学、现场指导学生跳《竹竿舞》、瑶歌传承人教唱原生态高山瑶歌等,将民族文化传承根植瑶乡,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面对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龙尾小学主动“借船出海”。在课程实践中,学校主动对接高校资源,邀请广西师范大学“数学课栈”团队带着优质微课资源走进校园,为孩子搭建起良好的学习平台。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志愿者义务到学校教授空灵鼓,让各族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民族乐器。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歌颂瑶族生活书画赛、民族团结摄影、趣味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各类瑶族文化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又增强了教师教学自信。

目前,在校园里,合唱排演、花式跳绳锻炼、动感非洲鼓等活动将寄宿儿童的心连在一起,填满了学生的课余时光。学校还联动镇政府、村后盾单位、公益组织织密帮扶网,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物资,并架起“云家长会”平台让千里之外的父母见证孩子成长。

龙尾小学的实践,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朱继文/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