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与广西出版的转型
壮族作家莫维铭的散文印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与广西出版的转型

□ 李北京
▲由AI生成的《天命使徒》主要人物形象。 网络图片
 

何为新大众文艺?2024年7月,《延河》杂志发表《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这篇文章堪称新大众文艺的宣言。文章认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欣赏者,这就是新大众文艺。”从这一界定不难看出,新大众文艺兴起的核心在于媒介的变革。那么新大众文艺中的“新”究竟新在何处呢?

首先是作者的革命。由于人工智能的更新迭代,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愿意,通过ChatGPT、DeepSeek,人人皆可创作。换句话说,创作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民大众的自由,创作被请下神坛之后,只能走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值得注意的是,媒介也不再仅仅作为传播的工具,更是创作的主体,比如国内首部百万字AI小说《天命使徒》就是典型的人机协同创作。在人机协同中,AI不再是助手,而是深度参与创作的主体。

其次是作品形态的革命。以文学为例,传统文学的核心载体主要靠文字,其创作高度依赖单一的文本形态,但随着媒介的深度融合,文学再也不是文字的一枝独秀,而是与图像、音频、视频、游戏等多元媒介深度融合后的百花齐放。无论《黑神话:悟空》的出海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圈,都是文学与其他媒介深度融合的典型现象。也就是说,文学开始泛化,纯文学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

此外是读者的革命。传统的读者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读者的创造性也只能通过对作品的阐释与作者对话,这种对话往往滞后于创作,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无需等到作品的出版,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互动。如在网络小说的持续更新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区的留言、打赏、催更等方式直接参与作品情节的设计、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塑造甚至小说观的构建。这种即时互动具有强大的“反哺”效应,小说甚至因此推倒重写。在互动的过程中,读者不再是单向的内容接收者,而是深度介入创作的共创者。

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不仅给文艺带来诸多方面的变革,更对广西出版转型带来了可能。如果说此前广西出版是从传统纸媒转向数字化,那么现在正是从数字化转向数智化的时代。

广西出版如何转向数智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疑为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尤其在广西全区上下正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之时,广西出版更不能落后。相较于新大众文艺,广西出版数智化的关键在于开发大模型。所谓大模型指的是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模型,包括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以文学为例,按照作品的范畴,广西数智化出版可以分别开发音频大模型、视频大模型、图像大模型和文字大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大模型之间的边界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随着媒介的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藕断丝连的众多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再进一步生成多模态大模型。

当然,在开发大模型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广西数智化出版如何构建自己的体系优势。从国家战略和广西独特的区位——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看,面向东盟的“出海”或许是广西出版数智化转型的突破口。虽然已经有《没有语言的生活》《上岭村的谋杀》《懦夫传》等多部文学作品在东盟国家发行,但无论是出版观念还是形态都比较传统。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升级,人机协同或将成为未来的创作趋势,对于广西出版数智化的“出海”而言,中国和东盟建立AI生成式合成内容版权备忘录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新大众文艺的兴起,数智化出版将打破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广西数智化出版如果仍固守传统,显然难以适应去中心化的时代浪潮。事实上,国内出版社已经开始在知乎、B站、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寻找优质资源。如中信出版集团就出版了B站网友的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长江文艺出版社也推出了“小红书诗歌精选”等,这无疑为广西出版数智化的“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横向开发多模态大模型,纵向开发垂直大模型也必不可少。垂直大模型就是结合广西数智化出版领域的知识、数据和应用场景,开发出具有专业性、精确性、深度性的专用模型。在广西出版数智化的过程中,由于投喂的数据鱼龙混杂,开发的大模型难免出现系统性偏差,如虚构细节、错误断言、前后矛盾或看似合理但实际不真实等。而开发垂直大模型就可以解决质量问题。如面向东盟的语言互通需求,就不妨以广西出版数智化的“出海”为试点,开发中国—东盟多语种互译的专用大模型。这个专用大模型不仅致力于语言互译互通,更聚焦于语言背后历史、文化的融合。不仅如此,垂直大模型还可以助力广西出版更好地服务读者。因为新大众文艺兴起之后,读者明显社区化、分众化,而垂直大模型凭借“专”“精”“深”的性能,可以快速为读者画像,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多模态大模型,还是垂直大模型,都是以图书、报刊的数字化为基础。也就是说,数字化是开发大模型的原始数据。因此,广西出版的数智化和数字化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相融合。只不过与数字化相比,广西出版的数智化更着重于数据和人工智能。换句话说,广西出版的数智化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深度变革。这种变革无疑将重塑广西出版的未来图景。

总之,广西出版的数智化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构建广西出版的数据库集群。这个数据库集群如同动态扩展的智能文件夹系统,不仅容纳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内容,更整合新大众文艺的多元形态。多模态大模型、垂直大模型也是其中的子文件夹,每一个子文件夹都自成体系,且可以无限创建出更小的文件夹。也就是说,数据库集群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开放的过程中,出版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最终形成具有广西出版特色与技术赋能的数据库。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