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新学期开学,我该升小学四年级了,而村里的学校只办到三年级,为此我只能转去乡中心小学。
临近开学时,我每天都在憧憬到新学校上学的情景,可是开学前两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围着餐桌吃晚饭,父亲突然对我说,因为两个哥哥都已经上初中了,学费增加了很多,而妹妹和弟弟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家里实在供不起了,就在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吧。
父亲说了很多,我没有全部听明白,只知道一个事实:父亲不让我读书了。父亲还想再说些什么,而我不想再听下去,将手中的饭碗搁下,哭着跑出家门。
那时候父亲的话对于我们来说,任何抵抗都是无效的。可我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上学的机会。那天晚上,我趴在床上写了平生的第一封信,一封给父亲的信。我搜肠刮肚,用尽了我所知道的字和词,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在信中跟父亲表明了我热爱读书的态度,乞求父亲让我继续读书。我边哭边写,弄得信纸上泪迹斑斑。信写好了,我却不敢直接拿给父亲看。第二天早早起床,趁父亲在灶边生火时,我故意把信掉落在地上,那么厚的一沓纸,我相信父亲会看到的。但我还是不敢走远,而是躲在门外偷看。我担心父亲看到那沓纸时,不看里面文字就直接拿去点火。
父亲发现了我掉在地上的信,他认真地看了起来。信太长了,父亲看了很久。看完后,他拿着信,皱着眉怔怔地坐着,刚燃起来的柴火熄灭了他也没发觉。后来他把信揣进衣服口袋,走出门去。
之后我才知道,父亲当时并未完全看明白我写给他的信。他自己也只上过四年学,已经记不住多少字了。他出门是把我写的信拿给在乡中心小学教书的明山叔帮忙看。明山叔看完信对父亲说:“让划儿去上学吧,这孩子说不定日后会有出息。”
开学那天,父亲默默地为我收拾行李,送我到乡中心小学。我的读书生涯终于得以继续了。我深知读书机会不易,于是把所有时间和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两年里,学校给我颁发的奖状贴满了我家堂屋的墙壁。我以为这些奖状能给父亲带来一点心理安慰,可是,我得到的奖状越来越多,他的脸色却愈发凝重。长大后我才知道,我那时的成绩优秀成了父亲负担不起的重担。但那时我什么也不懂,我以为成绩好了,父亲就不会让我辍学。可是那时家里确实很困难,大姐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回家帮父母干活了,其余的五个孩子全部上学读书。对于只能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家庭来说,这真的是很重的负担。
外嫁的姑妈每次回娘家,看到墙壁上的奖状,她也显得忧心忡忡,好几次我听见她对父亲说:“你们太辛苦了,别让划儿去读书了,女孩子读太多的书也没有多大用处,能够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好了。”姑妈的话父亲不认同也不反驳,只是沉沉地叹息。我的心就在父亲一声又一声叹息里七上八下地跳着。那时我最害怕姑妈回来了,害怕她一再的劝说会说动父亲,害怕父亲哪天就突然喊住我,叫我不要再去学校读书了。
我的担心和害怕很快就变成事实。终于有一次,我听到父亲这样回答了姑妈:“让她读到小学毕业吧。”父亲的话仿佛一把刀,刺进我的胸口。
父亲对姑妈说那句话时,是我读五年级第一学期将近期末的时候,我们那时的小学是五年制,也就是说我还能待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只剩一个学期了。
放假了,父亲牵着家里的那匹老马来到学校,把我的行李拉回家。我跟在蹒跚的老马和父亲身后离开了学校。我心里想,从此以后,我大概也就只能这样跟在父亲和老马身后走一辈子了吧。
那个暑假,村里的人一见到我就会问:“划儿考到县一中了吧?”每当此时,泪水就在我眼里打转。父母在旁边回答:“没有呢,我家丫头哪有那么厉害,再说就算考上了我们也供不起呢!”父母永远不会知道,正是那一句他们说过多次的“就算考上了我们也供不起”,让那个假期的我躲起来偷偷哭了好多次。
也就在那一年,大哥、二哥都初中毕业了。大哥一放假就跟大表哥去广东打工。二哥成绩不错,但是贫寒的家境没办法让他继续读高中,所以二哥也只好走上了打工之路。我年纪还小,是不能出去打工的,之后应该就是在家放牛割草砍柴,等大点就该像其他女孩一样嫁人生子了。没想到父亲突然做出了让我很意外的决定:让我继续念书。
新学期开学时,父亲和那匹老马把满心欢喜的我送进中学的校园。
时光悄然溜走,转眼间很多年过去。每当我提笔写作,总觉得有千言万语想对父亲说。我多想再给父亲写一封信,告诉他,虽然后来他还是没能供我读太多书,但我不怪他。真的,我从来都没有怪过他。我知道其实父亲也想把最好的都给我,只是因为生活的苦,他扛了太多,他已经尽力了。
如今我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我没能说出口的感谢和爱,已不知向谁说。
等有一天,当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重逢,我要对他说出我的感激与思念,我要把我写过的诗,一首一首读给父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