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林县普合苗族乡,“组织强、文化兴、产业强、治理好、群众富、民族和”的乡村新图景跃然眼前。新丰村湖面的游船载着一批批游客穿梭于山水之间,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们唱着山歌,悠扬的旋律与粼粼波光的湖面,织就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近年来,普合苗族乡突出主线意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普合苗族乡、新丰村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3个村1个安置点被评为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点)。
普合苗族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基层党建全过程,构建“党委统筹+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培育体系,通过深化理论武装共学、强化民语培训共促和注重文化浸润共振等措施,将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依托乡党委党校(绿领学校),聘任少数民族党员讲师、土专家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培训800余人次,组建苗、瑶、彝和仡佬等多民族语言宣讲小组深入村寨宣讲20余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以庆祝普合苗族乡成立40周年为契机,挖掘苗族跳坡节、瑶族盘王节、广西三月三等文化内涵,丰富主题党日载体,举办文化活动30余场,以文化交融深化“五个认同”。
结合民族乡实际工作需求,全乡7个村班子配备少数民族“两委”干部占比91.7%,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基层党建“三张清单”,乡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建任务18项。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打造出“小巷管家”“院坝夜话”“火塘议事”等乡村微治理模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51件,调解民族间矛盾纠纷26件,办结率100%;设立书记工作室、民族调解室等组织7个,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7.9%。
全乡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建模式,建成生猪养殖、陆基养鱼等6个产业基地,辐射带动7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7.38万元,周边85户各族群众年户均增收超3000元。依托新丰村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培育民宿集群、句町咖啡屋等新业态7个。
民族文化交融焕发新活力,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多民族共治共享格局日益完善,如今的普合苗族乡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这个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的民族乡镇,正朝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稳步前行。
(黄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