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共话诗歌现代化
行走的诗意与复调的生命叙事
河流与大海的哲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话诗歌现代化
——广西青创会诗人的探索与碰撞
□李道芝
座谈会现场。 罗添 摄
 

“诗歌的现代化探索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相互启发。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要过于拘束,即使彼此不熟悉,相信在网络或刊物上也是见过面的。”3月26日下午,在酒店三楼巴黎厅召开的“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座谈会上,召集人刘春向与会者提出殷切期待,希望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让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让诗歌的未来在这里孕育,共同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贡献广西力量。

座谈会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欢声笑语中不时迸发智慧的火花。曾参加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的诗人陆辉艳在发言中指出,现代化常被理解为物质的进步,但诗歌的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关乎文化、思想与审美。她认为,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需平衡传统与现代,赋予旧意象以现代意义。当下现实充满焦虑与碎片化,但对另一些人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意识与新的想象力。创作应与时代同频,捕捉流动的真实,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诗性表达。她进一步提出,每一次诗歌创作都如同写下人生的第一首诗,需以“初见的激情”面对世界,这或许是创新的关键路径。

钟世华、李富庭、安乔子、唐允等诗人围绕广西诗歌的现状与挑战展开讨论。召集人庞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鼓励大家:交流贵在真诚随意,有想法尽管提!钟世华从评论视角建议加强诗歌批评建设、优化扶持机制、拓宽青年诗人平台;李富庭以现实表达、创新路径、传播方式、语言挑战、形式探索五个关键词,探讨如何让诗歌更贴近时代;安乔子肯定广西诗歌地域特色鲜明,融合山水、民族与东盟文化,但也指出需突破边缘化困境,提升全国影响力。

讨论中,诗人们既直面现实困境,也分享创作心得。唐允提出真实性、独特性、开放性的诗歌三原则,在坚守自我与包容差异的辩证中,回应诗歌从精英化到平民化的时代转型。王冬在桂林的山水雨雾与地方文化浸润下,其写作始终探索如何将地域体验与现代精神结合;覃淑霞分享跨界联动经验,通过诗歌与歌舞剧、话剧融合,构建更丰富的艺术表达;牛依河、费城、余洁玉等则呼吁公平扶持新人,拓宽发表渠道,激发广西诗歌的创新活力;罗永胜、周楷棋、梁圣易等围绕儿童诗歌的创作实践、AI对文学的冲击、格律诗的困境与青年创作者的主张等展开多元探讨,既揭示了诗歌在传承与革新中的复杂张力,也为文学的未来图景提供了前瞻性思考。

整场讨论既有对本土传统的坚守,也有对未来的锐意开拓,不仅梳理了广西诗歌的现状,更昭示着在山水与时代之间,广西诗人正以笔为刃刻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