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青石街
幸福这个词
竹竿舞春韵
杨梅红时忆乡愁
寄父
历史现场的还原 跨越时空的守护
时光裂缝里的凝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现场的还原 跨越时空的守护
——评大型文献史诗剧《守护》
□ 刘铁群
 

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推出的大型沉浸式文献史诗剧《守护》,作为沉浸式戏剧,该剧在历史现场演绎历史故事,用创意的舞美还原历史氛围;作为文献剧,该剧以大量的文献史料为基础,再现了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等一批著名文化人在桂林进行文化抗战的热血历程;作为史诗剧,该剧以多重艺术手法实现了对历史的诗意表达。沉浸式体验、诗意情境与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相互叠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和灵魂的洗礼。

《守护》的核心内容是广西省立艺术馆的故事,演出的剧场也正是广西省立艺术馆。这就让观众真正回到了历史现场。剧场是个讲故事的地方,而广西省立艺术馆本身就是个传奇的故事。当观众踏进剧场,就进入了传奇的历史场景。演出开始,LED屏幕和冰屏檐幕、冰屏侧幕对艺术馆进行了从外围到内部的全景式呈现,也对观众席进行现场投影,使观众感觉戏在台上,也在台下,台上台下相互映照,融为一体,整个剧场就是个立体的舞台。

随着剧情的发展,冰屏檐幕和侧幕灵活调度、动态组合,鲜活展现了民国风格桂林建筑、敌机轰炸情景、艺术馆被炸毁的瞬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触摸历史的脉搏,倾听历史的回响,获得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守护》的叙事建立在真实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而文献史料的特点是碎片化。如何使碎片化的文献史料获得整体感,清晰呈现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该剧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是设置了一个特殊角色“守护人”。

“守护人”在剧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的讲述串联起了欧阳予倩改革桂剧和筹建艺术馆、张曙殉难、西南剧展的盛况、艺术馆的涅槃重生等重要历史事件,使核心人物欧阳予倩在桂林的主要经历有了完整的时间线,也使整个剧作有了整体感。但“守护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和回顾者,她在串联故事的同时自由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时可以进入历史现场,见证历史事件的发展,评价历史人物或直接与历史人物对话。在交代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马君武正在码头迎接欧阳予倩之后,“守护人”展开了与马君武的对话:“马会长,我看过尹羲老师的回忆录,当年是您邀请欧阳予倩先生来到桂林的。”在音乐家张曙伏案创作《负伤战士歌》,对警报和空袭浑然不觉时,“守护人”焦急地走到张曙身边,拼尽全力呼喊:“先生,先生,快走!先生,飞机来了,快走!”但张曙听不到,他在炮火中倒下。“守护人”只能抚摸倾倒的桌椅哭泣。观众可以跟随“守护人”与历史人物互动,更深入地沉浸在剧情中。

《守护》立足文献史料,却没有落入文献史料的枯燥,而是实现了历史的诗意化表达。这主要得益于多重艺术手法的运用。《拾玉镯》《木兰从军》等传统戏曲的穿插,歌曲与舞蹈的融汇都增添了诗的意境;传统戏曲程式技巧的创意运用使艺术馆紧急赶工的忙乱劳动场景具有了俏皮灵动的诗性风格;“守护人”诗情浓郁的讲述语言更是点睛之笔,让诗意在整个剧作中绵延流淌,余音不息。

《守护》以艺术的方式表现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让历史给戏剧加冕,而是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思考今天。广西省立艺术馆在桂林屹立不倒,它本身就象征着不能被消亡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根。这是活着的历史,是流动的历史,是正在被创造的历史,是跟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历史。该剧所凸显的主题——“守护”,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演绎的是几代人跨越时空的守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