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忻城:无人机助力百香果产业腾飞
田林爱善村:谱写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协奏曲
金秀:特色产业富乡村
梧州: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正酣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林爱善村:谱写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协奏曲

▲爱善庄园葡萄种植大棚。
 

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位于桂西北第一高峰岑王老山脚下,下辖10个屯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瑶等多个民族,全村共有397户1621人。近年来,爱善村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绿色产业筑基、文化融合铸魂、数字治理护航”的路径,探索出一条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打造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该村先后荣获百色市文明村镇、百色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百色市“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红旗村、“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数字经营奖、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优秀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绿色发展夯实产业根基

依托良好生态,做足“绿”字文章。爱善村以“农业为根、生态为本”的理念,打造了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田林爱善庄园。依托粤桂协作,园区建成24个阳光玫瑰葡萄智慧大棚,引进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病虫害自动识别、温度和湿度精准调控和种植全程数字化管理,葡萄亩产值达280万元,直接带动138户农户增收。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庄园整合资金1620万元,推进河道治理、道路优化、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成天幕大草坪、泉水湖公园、稻田书屋等生态景观,着力构建“农业+观光+节庆”的融合场景。2022年以来园区收入突破500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3万元。

文化融合凝聚民族情感

爱善村以壮族“那”文化(水田文化)为核心,打造了“那”文化研学营地、农耕体验园、壮剧非遗传承基地等文化载体,通过建设风雨桥、稻田书屋,打造融入田林5个世居民族文化元素的森林营地等,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延长庄园服务产业链,村庄适时举办葡萄采摘季、民俗文化节、音乐节等主题活动,推出绿色优雅婚庆主题,宴席、场地布置一站式服务,吸引游客体验“农业+”新业态。深挖红八军途径休整历史故事,修建完善红军历史遗址,强化村庄红色文化底蕴。去年庄园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成为百色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增进田林壮瑶文化与外来游客的互动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认同。

数字智慧赋能乡村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施“党建+民族团结”,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构建“智慧乡村”管理平台,实现村民“一户一档”信息化管理,组织群众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参与扫黑除恶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治理工作,村务通知、政策宣传、问题反馈等均可在线完成,实现“群众办事不出门”的服务模式。同时村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覆盖主干道、广场等公共区域,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高效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问题,维护区域平安和谐稳定。

(黄瑞芳 罗 莹 严东庆/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