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农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近日在忻城县,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大放异彩,为当地的百香果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能。
4 月3 日,正值百香果病虫害防治和追肥等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忻城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忙碌于欧洞乡优质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在这片占地 380 多亩的土地上,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下,缓缓升入空中,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精准地对百香果植株进行施肥、喷药作业。伴随着无人机的阵阵轰鸣声,肥料和农药均匀地洒落在每一株百香果苗上,为这些茁壮成长的植株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防护衣”,助力它们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欧洞乡优质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作为当地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点项目,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该项目整合了示范园、百香果交易市场、水果加工企业等现有优势资源,采用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的形式,按照“村党组织 + 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引导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无人机技术的加入,更是为这条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忻城县欧洞乡人民政府乡长韦兰涛对记者说。
在基地中,果农们正在移栽无菌培育的百香果苗,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百香果植株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业无人机在操作手罗江华的熟练操控下,展现出了惊人的作业能力。它能够迅速将50公斤叶面肥从集中供货点吊起,运送到距离300米之外的百香果基地,随后又快速返回供货点,整个过程用时不到50秒。在天空中,无人机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和高效的作业能力,实现了精量施肥,大大提高了施肥的效率和精准度。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其作业效率极高,是人工的30 至 50倍。过去,人工进行施肥、喷药等作业,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在农忙时节,常常因人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完成作业任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效果。如今,无人机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作业,确保各项农事操作按时进行。其次,无人机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能够使农药和肥料更充分地作用于农作物,提高了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环保、高效。此外,无人机不受作物长势和地形限制,无论是在地势平坦的田地,还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地,都能灵活自如地开展作业,极大地拓展了农业生产的作业范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还将越来越丰富,既可用于施肥、喷药,又能进行播种、灌溉、农田监测等多元化作业。通过搭载高精度传感器,无人机能够实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土壤墒情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可以预见,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持续赋能下,忻城县的百香果产业乃至整个农业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广大农村地区在科技的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樊绍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