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游戏的童年 永恒的乡土
孟爱堂散文印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爱堂散文印象
——兼谈散文集《天使的歌唱》创作特色
□王文昌
▲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天使的歌唱》。
 

初识爱堂的散文是在2010年。那年,天峨县举办首届龙文化旅游节,我负责组织编辑一本反映天峨风土人情和山水风光的文集。爱堂送了一篇《搁置的声音》给我,只看标题我就被镇住了:这标题竟如此奇特而诗意!一口气读完全篇,浑身上下传递出一个字——好!

近期,孟爱堂散文集《天使的歌唱》出版,乍一看,多么美妙而温馨的书名。细读书内篇章,那个“好”字又增添了无限想象的翅膀。飘逸优美的文字,仿佛承载着天地日月,将我带往无边无际的寰宇,去探寻、感受和体验许多美好的东西。而作者在文章中留下的无数拷问,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我的内心,让我心潮涌动,无法释怀,大脑常常陷入浩渺的思索之中。

爱堂的散文,行文构思上收放自如,许多篇章的开头往往看似不经意,如青草丛中浸出的细流一般,无声无息,蜿蜒曲折,随后在叙述上层层递进,将立意迅速拔高。继而在读者大脑里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像那细流突然跌落高坎,在石板上击起脆脆的响声。这时你才发现,那不经意的开头,实则蕴藏着如TNT般轰天炸响的能量。或者说,开头早已悄悄埋好了地雷,后文再逐一引爆。更像琴师在弹一支曲子,左手的某根指头,一开始是轻轻地划拨了一下,先让大家耳朵支棱起来,接着另一根指头加大了力度,把分贝渐渐提高,慢慢牵引观众的听觉神经,忽然,右手来了一个大逆转,拍出一串响亮的音符,让听众为之一振,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激情高昂的乐章。如“父亲说,我出生的那一天,就是奶奶逝去的日子。”(《延续坚如磐石的爱》)在这样平直的开头之后,紧跟着叙述,“当别人在疯狂而肆无忌惮地变着花样来庆祝自己的生日时,我和我的家人,却在我生日的欣喜中,永远沉痛怀念我的奶奶。”为什么?大问号来了,作者这时开始把思绪无限放飞,读者也跟着她的思绪云里雾里漫天飘忽,感觉她谋篇布局时就像一位打坐的大师,神通四海,意接八荒,天地日月全走了个遍,然后随手摘取一些可用的东西,施展挪移大法,八方聚来,在她的大脑和血液中涤荡、熔炼,最后如清爽山泉,流于笔端,汇而成文。接下来,作者用清纯飘逸的文字,展现了奶奶日常生活的六个场景,放开去写。之前在“我”脑海中“空白”“干净”的奶奶,高大的形象迅速站立在读者面前。整篇文章,就像一件美丽舞动的霓裳,而舞动霓裳者,便是可亲可敬可爱的,纯朴得像一棵草、一棵树一样的普通农村妇女——奶奶。文末以“如果有一天,我也像奶奶一样悄然离去,我要像奶奶一样,在梦里,找一个人,让他把爱延续下去。”收篇,九九归一,乐曲声戛然而止,又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散得开,收得拢,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爱堂的散文,歌唱生命活着的顽强和执着。如《天使的歌唱》一文中,燕,“像一根新鲜的豆芽一样柔嫩的燕”,才四岁,天使一般活泼可爱,活蹦乱跳,转眼间坠入黑暗,变成植物人,最后殒去。女儿的不幸,令表妹和表妹夫几近崩溃,他们向苍天呐喊,对大地痛哭,泣血的心染红暗淡的乌云,悲凄的风麻木着他们僵呆的脸。然而,他们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压倒,他们竭力扔掉昨天的痛苦,坚毅顽强地重新站立起来,寻找明天,于是有了燕燕。《空房子》中的香,在追求得以实现的时候,却马上又伴随着有失去,获得与失去,如影随形,人生正是在这样不断获得与失去中交替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彰显着顽强与执着。他们战胜苦难,相互关爱,抱团取暖,互助而生;他们跨越不幸,挣脱羁绊,擦干泪水,奔向阳光。这一切,在精神上起支撑作用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灿烂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是唢呐、锣鼓、绣花鞋、刺绣鸳鸯枕等等。在众多篇章里,这些东西已不仅仅是具体的物或符号,它们已经是一种象征,即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象征。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亮丽了一方水土,哺育了一方民众,支撑起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父亲、表妹、表妹夫、兰朵……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给人们以信心和力量,时刻送来前方的光明,让他们顽强而执着地活着,让中华民族的血脉,不断吐故纳新,世世代代生机勃勃。

通读散文集《天使的歌唱》,给我的感觉,是各篇章文字抒写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场景博大,气势雄浑,信手拈来,再现生活,而飘逸洒脱的文字背后,反映的主题却异常沉重,甚至给人感觉找不到“美”和“愉悦”。我常常觉得,爱堂的散文或许是小说的另类表达,隐藏在文章背后的那些沉重主题,许多都适合用小说题材来呈现。

比如展现蕴存在奶奶身上的大美时,又给我们抛出这样的拷问:丢弃或传承?在当今,一些人对精神、物质、欲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在不断地裂变,出现不同的迷失。传承或丢弃?奶奶的一生,是一场痛苦的赛跑,为了延续传承,她直到跑回自然,归于泥土,仍痴心不改!这完全可以扩展成一部中篇小说。再比如《父亲的战争》,父亲与魔鬼战争,与母亲战争,与大哥战争,与邻居战争,谁赢了?谁输了?文末一段话,“父亲一生中有很多场战争。我不知道,在他心里,有没有哪一场是赢的。”把拷问抛给了读者。的确,人的一生无时不在战争,与病痛战争,与灾难战争,与贫穷战争,与人心战争……是赢了,还是输了呢?还有其他许多篇目中的拷问,我认为都是上好的小说题材。

相反,本应是小说题材作品思考的问题,作者却用空灵优美的散文抒写来完成。我想,这也许是爱堂散文的重要特色之一吧。

(作者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