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025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周口伏羲书展在淮阳伏羲文化广场开幕。展演现场,广西仫佬族古歌、山西绛州鼓乐、河南少林功夫等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轮番上演,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我们用九句和四句演唱了仫佬族古歌,向现场观众传递着民族文化的魅力,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参演仫佬族古歌歌手罗周兰脸上洋溢着自信。
仫佬族古歌起源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仫佬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它以口传心授和汉字手抄本的形式世代传承,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于仫佬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歌成为记录民族历史、传播文化、传授技能的核心媒介,被称为“活态的民族史诗”。
“罗城这次代表广西,受邀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周口伏羲书展。我们特别重视这次出去展演的机会,准备得很用心。在展演现场,我们安排了独特的仫佬族古歌演唱,还有经典节目《走歌坡》的情境表演,给当地老百姓带去了一场特别精彩的视听享受。” 罗城文广体旅局局长龙晓洁介绍道。
罗城,作为广西的“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延伸区,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近年来,罗城积极深挖仫佬族文化的IP价值,通过举办依饭节、走坡节等民族节庆,以及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活动等,致力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创新 “非遗 + 旅游” 融合发展模式,让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罗城全县拥有县级以上(含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97项。其中,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
(蒙增师/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