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诗经·风》与广西山歌的转化对接
在荒原上种玫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5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经·风》与广西山歌的转化对接
——读宋安群新作《天魅地香》
□ 聂震宁
▲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天魅地香》。
 

宋安群先生近十年来在民歌研究上十分专一。2018年他出版《天籁地声——广西情歌之旅》,从古希腊爱琴海的民间情歌,一直连接到中国古今情歌,然后从大量的广西情歌里引领读者体会天籁地声,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原以为这位外国文学编辑家、翻译家和屡获大奖的剧作家到此也算得上功德圆满,不曾料到,2020年他又出版了《天歌地唱——广西当代山歌笔记》,调动中国传统的评点方法和词源学、语言学,以及中外文学、文论经典来记录、串说、评述当代广西山歌的精彩。书中所引述的1000多首山歌均来自于作者的田野调查,提出了不少独立的见解,因之再次获得“铜鼓奖”。几年里在同一研究方向下接连写作出版了两部共有60万字的著述,已经算得上是十分专一了。然而,我们还是不曾料到,他在民歌研究上还在持续推进,现在他又拿出了一部厚达500多页的民间文学研究的新著《天魅地香——〈诗经·风〉与新民歌的古今交响》(以下简称《天魅地唱》),而这次对民歌的研究他直抵中华诗歌最早的经典《诗经》。

《诗经》成书在先秦时期,而早在西汉就已经注家蜂起,异说纷呈,引起经学家们的不满,出人意料的是,大儒董仲舒却站出来容忍《诗经》的解读热,说是“《诗》无达诂”(《诗》即《诗经》),鼓励人们继续自由“解诂”——如此可以让“独尊儒术”更加热闹。自先秦以降,在这一理念下,解读《诗经》经典名著层出不穷。这些著作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多种学术视角,既有经典注解,也有现代解读,体现了《诗经》解读的多样性、丰富性、时代性、训诂性、自由性、文学性……历史留存下来的文学经典,必然会越来越多,甚至还可以增加一个“田野调查”。

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宋安群别开了一个生面,在其《天魅地香》中,用当代汉语“七字四句头”广西桂柳方言风格民歌—山歌体,来翻译了《诗经·风》中的诗篇。尽管郭沫若先生说过,《诗经》“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国风》……《风》的价值高于《雅》,《雅》高于《颂》”而最具生活气息的是《风》,最具青春气息的是《风》,因而最能让读者感到愉悦亲和的也应当是《风》。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像《天魅地香》用广西民歌—山歌体来翻译那么多《风》的诗篇。

鉴于篇幅有限,我们不妨只取样《关雎》第一章的几种译文文本,来做一次简单的翻译比对。先来看《天魅地香》是如何用广西民歌来翻译的。

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天魅地香》将之译成:“洲上斑鸠叫咕咕,问妹有夫没有夫。妹是苗条好配偶,哥想娶妹共一屋。”

再比较当代几位著名学者的译作: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这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先生的现代格律体的译作。

“鱼鹰关关对着唱,停在河中沙洲上。漂亮善良好姑娘,该是君子好对象。”这是著名文史专家周振甫先生七言诗体的译作。

“咯咯叫着的一对鱼鹰,落在黄河的沙洲上。善良美丽的好姑娘,是公子们的好伴当。”这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陈振寰先生现代自由体的译作。

可以说,名家译作各具特色,各有趣味。而《天魅地香》里的民歌体译文,由于在起兴、比喻以及叙述方式,还有地域色彩,语言特征等方面,更具广西山歌的元素,更有歌咏的特点,因而就更接近《关雎》的民间文学特性。进而去想,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诗经·风》是上古时期用来歌唱的诗歌,甚至有著名汉学家、德籍美国学者柯马丁也认为,《风》诗的生成符合民间文学民歌创作规律的体现。那么,《天魅地香》用民歌体来翻译《风》诗,实在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古今融洽对接的尝试。

这种尝试让我们想起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及到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艺术、民俗等。对于《诗经》这一远古时期用来歌唱的诗歌,尤其是对于最能体现民间文学——民歌创作规律的《风》诗,用民歌翻译似乎更具有还原价值。

从《天歌地唱》我们了解到,宋安群收集有500多张广西山歌视频碟片。他从这开阔的民歌研究田野考察得到启示,发现《风》诗的生成与相关吟唱有关,因而提出不要拘泥《诗经》所有篇什都是“一人所唱的诗歌”之陈说格局。他主张细化分辨出某些篇什实系多人演唱,确定演唱的主体及演唱分工,以此相应做出新的段落分截。如《风》中的《卷耳》《汉广》《匏有苦叶》等一些诗,作者以民歌创制、演唱特性及田野调查来推演,得出了《风》中好些诗篇是有不同的人分工演唱的结论,独具创见。

例如,《卷耳》一诗,全诗分为四章,多有研究者发现其中第一章与后三章人物主体并不统一。著名学者傅斯年对此诗结构曾有困惑,认为“首章是女子口气,下三章乃若行役在外者之词,恐有错乱”。学术大家钱钟书先生则解释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一章写妇人,第二章开始则是写丈夫。钱先生虽然切准了叙述内容的变化,初步解了傅斯年的困惑,但他只“知其然”,讲透了“各表一枝”,可并没有讲透其“所以然”。 宋安群从民歌创制的田野调查得到启发,得出结论,指出这是一首如同广西山歌男女对唱的浪漫情歌,也是一首庙堂里的祭祀歌。唱歌的主体分为两方,一方是由女子主唱,另一方是由男子主唱。祭祀礼仪和祈祷气象就由他们营造出来。

如此等等,书中这样的发现和解读还有许多。这种还原,也许更接近《风》诗格局的原义,是宋安群得到当代广西山歌田野调查的启发,从而生发出来的判断。

我们经常都在谈论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试图讲述民间文化的精彩、民族文化的自信,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今文化的继承、融合、对接和创新,这都是时代呼唤的宏大叙事的命题。宋安群的《天魅地香》,以及《天籁地声》《天歌地唱》,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响应时代的需要,印证、阐释了古代《诗经·风》和当代广西山歌的趣味、价值和意义,使之成为一部面向青年读者的普及型的《诗经》文化和山歌文化的通俗读物,也称得上是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

(作者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