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德峨街记忆
观桂南采茶剧《侨批树》
车河,车河(组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桂南采茶剧《侨批树》

□ 华清
桂南釆茶戏《侨批树》剧照。 粟俊 摄
 

第十二届广西剧展已圆满谢幕,但展演中的一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桂南采茶剧《侨批树》就是这样的佳作。

“批”在我国东南沿海方言里指信,“侨”是华侨,一些地方收发侨批时固定在某棵树下,这棵树便被称为“侨批树”。19世纪中叶,沿海地区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下南洋”,他们去国以后,仍需赡养国内亲人并保持联系,由此产生了书信、汇款合一的侨批业务。烽火岁月,家书万金,侨批是海外游子拳拳真情的具体表达,是侨眷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更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革命史的历史见证。历史上,广西的玉林、钦州、梧州、北海等地产生过大量华侨。玉林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之一,侨批文化浓厚。玉林市的桂南采茶剧《侨批树》中的榕荫镇正脱胎于此。

有关侨批的戏剧(曲)曾以歌仔戏、民族歌剧的形式搬上过舞台,《侨批树》则以轻松活泼桂南采茶戏的形式讲述悲怆往事,在载歌载舞中加入民间音乐元素,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创新和尝试。

故事背景设定在榕荫镇,时空交错在1940年代与1990年代,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之下,原本处于前后两个时期的人物,出现在剧中,以此交织三代人的命运。采用无场次结构打破时空界限,让剧情发展变得流畅。编创者加入了歌舞队、傩面人等功能角色,歌舞队由多个人组成,设定为榕荫镇普通民众,属于看客之类的存在。在剧情进入矛盾冲突阶段或有转折时,他们通常是集体出现,出现时,同在舞台的主、配角不下场,而在舞台中呈现定格静默状态。歌舞队和傩面人的功能很多,如:外化主人公内心的疑问、矛盾、想法,使之让观众知道;代替报幕者推进下一步剧情;让悬念变得更具体,等等。这样的手法在采茶戏中似乎并不常见,显得新颖活泼。

剧中男主人公荣仔是一位批脚仔(类似于现在的邮递员),他与凤姑相恋。而凤姑的阿爸林叔下南洋后,因为支持革命事业被敌人逮捕,音信全无。为了报答林叔,也为了让爱人放心,他毅然挥别故土,只身下南洋寻找林叔。凤姑与荣仔青梅竹马、相恋相别,但迫于情势嫁给黄阿江,与他做了有名无实的夫妻,余生坚守在侨批树下苦等爱人50年,是侨乡一位勇敢痴情的女子。水客黄阿江是二人的好友,他往来于南洋和中国,做侨批业务,在知晓凤姑怀了好友荣仔的骨肉后,又误以为荣仔已经离世,为了保护好友和孩子,他顶住舆论压力,与凤姑结成伴侣。此外,还勾勒了林叔、黄永真、杨冰冰等人物形象。剧中荣仔等主要男性人物,一诺千金,可堪大义,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正是爱国华侨和爱国人士的写照,而凤姑则代表了绝大多数留守故土侨眷的形象。

舞美设计方面,水乡的小桥、粗老的榕树根、上弦月,月夜蓝的舞台背景基调,让观众沉醉在广西乡村的夜色之中。蓝色可以烘托出悲伤深沉的情绪,同时也充满希望与安宁。“长安不见月,万户捣衣声”,月亮有关征人思乡的古老意象,在剧中如此氛围下再次回环。简洁克制的舞台道具,在此剧中胜过繁冗。

中国戏剧格外喜好大团圆的结局,是为了满足现实中人们的补偿心理。单论故事情节,这部剧似乎是个喜剧。50载沧桑,当初的荣仔(即现在的荣阿公)带着林叔骨灰回乡,完成了出发的初衷,林叔也得以魂归故土;荣仔与凤姑这对有情人,以半生相思偿还年轻时的短暂相伴,互诉衷肠、彼此和解;他们的孙辈永真和冰冰在建设家乡的同时,续写了上一辈未完成的情感。这样的结尾是独属于文艺的善意。而重新审视该剧的历史基调,第一代人为革命牺牲;第二代人远赴异国,与亲人分离;凤姑的苦苦等待,黄阿江的大义成全……在历史长河中,是何等荡气回肠的悲壮。

尺素纸短,家国情长,以轻如鸿毛的一纸侨批倾诉崇高的民族情怀,这部剧真实地还原历史。爱国华侨以侨批为媒介,参与谋划革命事业,身在异国而情系桑梓,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争取民族解放,历史上如林叔、荣仔般不惜毁家纾难、以身入局,参与革命事业又情系故土的爱国华侨不计其数。

当然,有些情节结构也似乎需要斟酌,如表现人物时可再往人性深处挖掘,表现得当便是点睛之处,也可以从人物内心出发表现人物形象。综合而言,《侨批树》选择侨批这一独特文化意象作为切入口,折射出时代风云与爱国情怀,以轻松的戏曲形式承载了凝重的家国主题,回溯了过去一段悲怆岁月,将悲喜置于一处,长歌之后且是悲壮,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