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承壮族霜降风采 续百年民俗盛章
荔浦:传承瑶族婚俗“嫁郎”
融水:苗寨“村T”秀风采
蒙山:学习瑶绣传承民族文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荔浦:传承瑶族婚俗“嫁郎”

▲新娘亲戚为新郎洗脚、换鞋、洗脸。
 

“嫁郎”是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婚俗,指的是男方到女方家落户,婚后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夫妻地位平等,这被视为尊敬老人和顾及民族兴衰的千年美德。在荔浦市蒲芦瑶族乡的青年瑶族同胞中,依然传承沿袭。

一场瑶族婚礼要盛大举行,先要从筹备迎接新郎开始。

婚礼当天一大早,村口唢呐声声、锣鼓喧天,花伞遮挡下的新郎,在浩浩荡荡迎亲队伍簇拥下,沿着崭新地毯前往“婆家”。新郎要跨进“婆家”喜庆的婚礼拱门,进到小院,此刻洗脸盆正冒着热气,鲜艳的洗脸巾、新皮鞋红袜子,依次摆放,新娘的亲戚会躬下身子,手脚麻利地浸湿并扭干洗脸巾,为新郎洗脸,随后为新郎净脚,换上女方准备好的新鞋,让新郎及来客去寒气,并为其接风洗尘。

瑶族“嫁郎”拜堂仪式喜庆而隆重。堂中灯烛通明,热烈喜庆的婚联,新郎新娘穿着盛装,亲朋满堂。德高望重的族长在主持拜堂成亲仪式时,以神堂方位定好了拜堂席座次,有神堂方为亲方坐位,神堂下侧边为族长。唢呐停,锣鼓静,族长首先引新郎新娘拜家神和天地,接着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再给父母喝领拜酒,族长祝酒词中浸润着对新郎新娘的教育期望。

拜祖先10次后,锣鼓起,唢呐响,新人便入洞房,亲朋好友步入宴席,瑶山水酒满上,时令香蔬摆满台桌,场面热闹。

据屯里老人介绍,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婚姻文化影响,瑶族婚庆“嫁郎”婚礼在程序上简化了许多,掌握瑶族婚俗流程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新郎上门入赘的“嫁郎”婚俗并未消失。不久前成婚的新娘张凯在深圳做中草药生意,新郎冯元宝则是相隔不远的下龙村龙塘屯人,在深圳市搬家公司做货拉拉,两人自由相恋。经过筹备,张凯按瑶族婚俗“迎娶”冯元宝。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老、神秘的瑶族婚俗文化。瑶族婚庆设宴一般三天,主要有挂红、踏门、接亲、洗脚、换鞋、洗脸、拜堂等仪式,婚礼当晚宴席上,新郎新娘要挨个敬酒,场面热闹而隆重。当下许多瑶族青年仍按照瑶族婚俗完成婚姻大事,让更多人体验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周俊远 黄炎宝/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