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炮,亦名抢花炮,是项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竞技项目,流行于桂、湘、黔、鄂等省区,历史悠久,参与者众多,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其中阳朔县白沙镇的抢炮活动,因仪式隆重、流程考究、场面盛大而独彰特色。
白沙镇的抢炮活动,往往伴随着“六廿三”会期,或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不同于其他地区只是参与双方单纯进行抢炮竞技,白沙镇的抢炮,首先进行的是“行炮”仪式。在抢炮活动的前一天,总共有23支游行队伍,在街上进行独具特色的表演,故名“行炮”。如今的队伍,表演愈趋丰富,人数更为壮大,有欢腾热闹的舞龙舞狮队,有展示当地手工艺人技艺的排灯展示,有特色农产品展览队,等等。
其中,最为独特的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对关公的崇拜。在关公游行队伍中,村民们精心抬着关公(武圣公)的神像走在最前面,象征着关公庇佑一方。紧随其后是一匹装扮精美的赤兔马,四名儿童骑在马上,分别装扮成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四位五虎将的脸谱,手持兵器,重现古战场上的英雄风采。再后面则是金光闪闪、装饰华丽的炮台,以及花团锦簇、纸扎精美的“故事亭”。整个游行,现代与传统交织,喜庆与欢闹共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传统民俗画卷。
活动当天,游行队伍游街完成后,先是祭拜关公神像,之后便簇拥着神像进入特设的炮棚,开始进行“抢炮”。炮棚两旁分别置放着四个炮席,原有的老式“丁、财、贵、喜”四个炮席,被革新为象征人民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长寿炮会”。分别为益寿延年(原“丁”)、招财进宝(原“财”)、恭喜发财、喜结良缘。
此刻抢炮双方进入约两三个篮球场大的抢炮场地,每队10人,配有一个司炮员,两名裁判。棚前设有登记席和首事、执事、公断人的席位,同时还有贵宾的观赏席,确保所有来宾都能见证这一盛大时刻。
时间到了午时三刻,首事正式宣布抢炮开始。先是领取喜炮,炮手们依次跑到首事台和主席台领取被红绸布包裹的铁环喜炮,每个铁环直径约三厘米长。接着展示验票,炮手用小竹竿将喜炮高举过头,大喊:“头炮!头炮!”,绕场一周向观众展示。随后,喜炮被交给司炮员,由其将铁环套在土炮上,并点燃土炮。随着一声轰响,红绸包裹的铁环冲天而起,高飞十几米,在空中划出一道壮观的弧线。
铁环落下之际,20名上身赤膊、穿短裤的炮手们迅速判断落点,蜂拥而上,争取第一个抓住铁环。有力气最大作为“主力”的,有负责盯防、专门抱拽的,更有掩护“主力”、吸引火力的,整个场面宏大而不混乱,刺激兼有欢乐,一时间观众们在外围石灰线外热情高涨地呐喊助威,擂鼓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场内场外气氛似火,整个活动达于高潮。
活动中,先抓住铁环并冲入得胜门者为赢家。其中抢得头炮者奖励猪头一个和奖金,寓意鸿运当头。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赢家能得到在场观众的欢呼和称赞。
如今白沙镇的抢炮活动,已然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宗教信仰、武术表演、地方戏曲等多种元素,展现了白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每年这一仪式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谢梁雨 秦海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