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就像是各类画种中的“轻骑兵”,轻巧、简便、快捷。曾被视为小画种的水彩画,在当前阶段,走的是“内涵发展”的道路,即如何在材料轻便的基础上,创造出内涵深刻和形式语言新颖、丰富的作品。而北海水彩画,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北部湾畔的艺术奇葩。
北海水彩画家群成形于20世纪90年代,后来融入漓江画派、北部湾画风,一直以来不间断地进行创作、开展活动,取得了诸多成绩,在全国有一定地位。西南边陲小城北海能走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水彩画家群体,这有赖于画家们在艺术上的开拓与深挖,以及对整个群体进行有效的梯队建设。
北海水彩画在2007年的广西文艺家北部湾座谈会上正式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命名为“漓江画派中的北部湾画风”。2010年“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创作项目获全国画院优秀创作扶持项目。北海水彩画也正式列为广西传统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北海地域的水彩画群体里,由于画家的艺术思想,所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非常相近,形成了有统一艺术形态的区域艺术圈。在这些画家中,既有人文内涵的一致性,又各自具有绘画语言的独特性;既有北部湾地域特色,又有传统水彩画和现代绘画意识相结合的特征,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和审美取向。他们的水彩画润透、柔美,又不失大海阳刚、大度的气象。现代感和地域特征是北海水彩画的独特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画家们以北海特有的风光、风情、民俗和地域为背景,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绘画手法,以蔡道东、肖畅恒等人作品为代表的当代北海水彩画艺术,近20年来多次在国内引起轰动,在中国美术界中形成了一种“北海效应”和“北海符号”。肖畅恒作为北海水彩画家群的元老及美协、画院的领导,在蔡道东之后担起了北海水彩画发展策划者和推动者的重任,在行政业务之余,他笔耕不缀。他的水彩画题材一直聚焦于渔船,以特写式的镜头聚焦于渔船的锚、绳索、网等。这些元素按照形式美感的需要组合画面,对主次、虚实、疏密等有着精准的恰到好处的布置。他的画面主次非常清晰,对比强烈,主体刻画深入细致,空间、体积、质感形神俱备,其他地方则虚化,像大光圈镜头下的成像,成为光斑,景物隐现于光斑之中,只依稀可见一些轮廓。虚化的地方留有水渍,薄而透明,突显着水彩画的特性。肖畅恒不追求对渔船古老与斑驳的刻画,而施以淡绿、浅黄等色调,追求一种诗意与抒情,像是一个梦境,纯净、虚幻、唯美。渔船上的物件历经风霜和岁月的洗礼,具有精神的象征意义。
北海水彩画群体注重反映生活的真切感受,力戒矫饰虚夸,呈现出地域独特性与语言个性的结合,并致力于区域人文精神的挖掘。正如广西美协名誉主席谢麟的总结,海洋文化、南珠文化、丝路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亚热带文化等元素造就了北海,形成了开拓进取、包容多元、诚实勤奋的地缘文化精神,而这也正是北海水彩画的内在价值。
(彭钰雯/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