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3上一版
 
以广西边境体育赛事为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力实施进校园铸魂传承发展工程 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巴马: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幸福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5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马: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幸福歌

□ 韦明望 罗福胜
 

2024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精心谋划、积极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县12个世居民族和“候鸟人”共同生活,亲如一家,用团结与友爱共同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幸福之歌。

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巴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民族团结主题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三个离不开”“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在县城大街小巷、学校、社区、农村等场所设置民族团结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此外,巴马还积极挖掘和宣传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巴马县人民政府曾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自治县科学发展先进县”,县民宗局、公安局、那社乡、燕洞镇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推动经济发展,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巴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巴马的长寿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康养、特色农业等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该县甲篆镇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来打造,在得天独厚的养生资源的浸润与孕育下,吸引着4万余“候鸟人”常住,甲篆镇人民与“候鸟人”和游客一起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也成为该镇最宝贵的财富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民族团结情感纽带。巴马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巴马积极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举办瑶族“祝著节”、“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端午节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巴马还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如“巴马瑶族射弩”入选 2024 中国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此外,巴马还以瑶族非遗资源及巴马民俗文化为依托,以巴马福寿文化为创意核心,对巴马非遗进行挖掘,打造集产品研发、现场制作、展示展销、培训体验、参观接待、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壹秋堂非遗工坊,研发出快乐寿星玩偶、福寿巴马艺术手提袋、瑶族铜鼓纹多功能手包、福寿巴马民族风瑶药养生槌等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强化服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大局。巴马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为他们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让他们在巴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积极排查化解民族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如巴马在“候鸟人”聚集区推行的“三联”整合工作法,得到自治区政法委作为经验推广。此外,巴马还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如今的巴马,全面形成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互相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大家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弘扬团结主旋律,唱响民族幸福歌,各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用团结和友爱书写了巴马壮丽的新篇章。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