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有20个集体和21名个人来自广西。这些受到表彰的模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们是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排头兵,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为致敬模范,学习先进,本报今起开设《听模范故事 学身边先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栏目,敬请垂注。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4806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师生1335名,少数民族师生占比43.8%。学校通过思想育魂、文化沁润、活动搭台,全力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内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5年来,师生获全国奖8689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德育先进学校”等30多项荣誉。
思想育魂凝聚人心
“学好科学文化,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该校全体师生都会举行这样隆重的宣誓仪式。这是学校将“传承优秀文化,焕发团结精神”的办学理念,通过文化、环境、课程、活动育人的“四育人”教育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和毕业典礼、班队会活动、校园广播、文化墙等教育途径,用好微电影、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资源,在国防教育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思政课等课程中赓续中华文脉,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学校作为全国参与教育部《中华民族大团结》统编教材编撰工作三所学校之一,依托该统编教材,每周开设师生讲座、民族书画、舞蹈、毽球等社团课程23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民族文化研学博物馆课程、非遗课程等,让全体师生更好地传承各民族文化。学校承担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空中课堂”,累计点击量超500万人次。学校还构建戏曲进校园、耕种节、民族体育节、丰收节、广西三月三等“八节四礼”课程,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学校深入研究民族教育理论,完成全国、自治区课题20多项;20多篇办学成果载入《中国民族教育》《中国德育》等国家级期刊;获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文化沁润增进认同
蒙古族学生薛书宸跟随父母来到南宁生活,加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在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带动下,他迅速学会了三人板鞋、高杆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并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中学生民族体育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感慨地说:“三人板鞋就是三个人团结一致,步调一致,就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并肩携手,共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点。”学校里像这样各民族师生和谐共处,相互帮助的故事时时处处发生着。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唱好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绘好民族团结进步画卷等方式,培养学校民族文化小小宣讲员,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扎根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学校校园景观建设多维度立体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各处校园景观设置二维码,使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递。文化长廊展示黄大年等各领域杰出人才的事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童心,厚植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怀。
活动搭台提升实效
学校实施家国情怀培育、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礼仪养成等五类教育特色活动,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常态化开展红色歌曲周周唱、革命故事人人讲、红色诗词班班诵、讲红色家风故事、红色革命基地系列研学和彩墨画、拓印、刺绣、武术等常态化实践活动,形成“四融五维十力”民族团结进步教学模式。以中华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日为契机,每年开展彰显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章”非遗小传人争章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研学活动等56次,形成“融·汇·贯·通”的教育实践路径,全校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校重视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分别与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东兴市实验学校等12所国门学校,内蒙古呼和浩特海拉尔路小学等结成共建校,师生开展互访交流,在民族政策、基础知识、传统文化交流中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5年来,学校承担全国级、自治区级民族教育现场会63次,接待全国人大、教育部等领导和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5862人次到校参观。
面向东盟加强交流
该校注重面向东盟和港澳台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互动交流,成果突出。多次参加“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将俏毛猴、剪纸、漆画等富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类分批呈现;组织学校“桂之灵”等民族艺术团师生赴中国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开展民族音乐、舞蹈、古筝、书画、科技等国际文化交流,将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曾获第6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暨第9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钟南山创新奖、发明展铜奖、中国创新型学校奖;接待柬埔寨、泰国、越南足球交流团到校访问,与台湾花莲县美仑中学、花莲高农中学足球队开展足球友谊赛。多年来学校共组织对外交流28批次,1500多名师生家长参与。接待台湾青少年足球互动交流46人次,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风采,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来源:广西民宗委 广西民族报)
听模范故事 学身边先进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