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宗教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坛板坡: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坛板坡: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本报记者 赵德飞
▲坛板坡风光秀美、景色怡人。黄 云 摄
 

近日,“共同体 八桂行(良庆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采访团到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进行采访。走进坛板坡,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清新靓丽、错落有致的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处处图文并茂的墙绘极具地方特色——一幅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开。

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10年前的坛板坡,曾是个环境脏乱、经济落后“后进村”。

坛板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子,居住着壮、汉、瑶、苗、毛南、仫佬、仡佬等民族,全坡有442户1407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5%。

坛良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黄钧利介绍:“我们村以前脏乱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外地人来了都摇头。”2013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坛板坡对池塘和湿地进行改造,打造了占地20亩的幸福湖及周边湿地,收集坛板坡438户居民生活污水,对村内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村内主要区域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感受到环境改造带来的好处,都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现在我们村越来越漂亮,变成其他村羡慕的对象了。”黄钧利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坛板坡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依托坛板坡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与村域内企业合作建设露营基地、民宿、农家乐、文化体验馆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企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村中现有振企现代农业、桂洁沃柑种植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平留坡农产品粗加工基地等企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任慧珍十多年前从贵州嫁到坛板坡,以前她和丈夫主要靠到广东打工维持生计,近几年因为要照顾孩子,她只能留守乡村。得益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她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目前,她在村里的桂洁沃柑种植基地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在村里不仅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的收入,真的是两全其美。”任慧珍说。近年来,坛板坡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劳务经济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坛板坡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800元提高至2023年的20640元。

“村里每天晚上都有人相约到文化广场唱歌跳舞,现在我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坛良村村干黄梅娟自豪地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坛板坡注重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成立了嘹啰山歌队、腰鼓队、秧歌队、粤剧队、学生合唱团等群众文艺团体,举办山歌会、竹竿舞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传承了民俗文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让村民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近年来,坛板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成绩斐然。2017年至2022年,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首府南宁十大最美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