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性光辉与都安精神的交织
沉默的石头
八桂山歌译《诗经》之二
鬼节祭“酒鬼”父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鬼节祭“酒鬼”父亲

□ 黄志伟(壮族)
 

农历七月十四,民间俗称鬼节,一个充满神秘与哀思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那个被称为“酒鬼”的父亲。

父亲对酒的钟情,在亲朋好友间是出了名的。家中但凡有客来访,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的身影。他总是热情地劝酒,与客人谈笑风生,酒在他的生活中,仿佛是欢乐与情谊的催化剂。

然而,父亲喝酒却颇有分寸,极少喝醉。每回酒至微醺,他便打开话匣子,讲述起在部队当兵时的那些峥嵘往事。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军旅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那激烈的战斗场景、深厚的战友情谊,在他的口中变得栩栩如生。孩子们总是围坐在他身旁,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对他的崇拜。

犹记得那一年的七月十四,父亲决定将摆神台、供神宗、包糍粑、剪彩纸这些传统习俗传授给我。他坐在桌前,手把手地教我,口中念念有词,每教一句便喝上一口酒。或许是因为他想要确保我能牢记这些步骤,或许是在这传承的过程中他感到了岁月的流逝,那天,父亲竟喝醉了。

时光匆匆,我渐渐长大,为了梦想离开了家乡。父亲的身影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变得不再挺拔,曾经矫健的步伐也变得迟缓。当我外出闯荡时,七月十四的那些传统事务又重新回到了父亲的肩上。

后来,我回到家中,看到父亲用颤抖的手慢慢地剪着彩纸,心中一阵酸楚。曾经那双有力的大手,如今已不复当年的灵活。而他面前的酒杯,也不再像往昔那般频繁地被举起。酒,他喝得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去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想,他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还能尽情地享受美酒,是否还能与他的战友们畅快地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今年的七月十四,我带着酒来到父亲的坟前。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微风轻轻拂过。我默默地摆好酒杯,斟满酒,看着那酒液在杯中微微荡漾,就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喝酒时满足的神情。

“父亲,儿来看您了。”我轻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墓地中显得那么微弱。我点燃香烛,青烟袅袅升起,仿佛是父亲的灵魂在回应着我的思念。

我静静地坐在坟前,回忆着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严厉的教导,那些温暖的拥抱,此刻都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

父亲啊,您虽然离开了,但您教给我的那些传统、那些做人的道理,我都铭记在心。您的爱,就像这杯中的酒,醇厚而绵长,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好,愿您能继续畅饮,继续讲述您的故事。我会带着您的期望,勇敢地走下去。

微风渐止,我站起身来,最后看了一眼父亲的坟墓,带着满心的思念与眷恋,缓缓离去。而那杯敬给父亲的酒,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作者系本报签约作家)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