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地之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呈现
黄佩华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作品研讨会在南宁举办
为山河立传 为人民抒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山河立传 为人民抒怀
——读《壮美家园——“岜莱诗会”作品选析》
□ 吴不晓
 

石一宁主编的诗歌集《壮美家园——“岜莱诗会”作品选析》于2023年6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集是从近年来发表在《广西民族报》“岜莱副刊”的诗歌中精选93首汇集而成的。诗人以自己的方式,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和民族团结。编者还专门邀请评论家,对入选的每首诗歌进行点评,有助于读者深入领悟诗歌的内涵。

这部诗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中华民族美好家园的歌颂。诗集的开篇,杨克的《我的中国》为全书定下了基调,这首诗以宏阔的气度书写了祖国自古而今的发展历程,表现出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怀。“炒煮蒸烹的中餐佳肴就是我的祖国”“横竖撇捺就是我的祖国”“记忆中那一阵桂花飘香是我的祖国”“不屈服命运的神话就是我的祖国”……杨克从视听等感觉以及文化等各方面,写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还有唐成茂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国家的使命》写出国家的使命如磐石般坚硬,费城的《我的桂西北》经由“草木葱茏”的桂西北“想起祖国”等等,这些诗歌饱含家国情怀,流露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诗人用广阔的胸怀表达对祖国山川及其负载的历史文化的热爱。石才夫的《时光是你额上深深的凝眉》写岜莱花山上“满布的斑驳”是壮族人“祖先留下的天书”,用“母亲丰满的乳房”和“刚刚降生的婴儿”,象征着花山孕育了壮族历史,而壮族在发展中不断呈现鲜活的生命力;田湘的《岜莱,或者花山》写花山岜莱如天赖之音,是祖国的图腾之一。黄佩华的《梦回句町》写两千多年前云贵高原上的红水河与驮娘江流域,生活着一群“离乡逃难的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生生长流”,他们就是“我的先人”;石朝雄的《左江·斜塔》,“清清的左水水/穿越于富饶的红土地”,诗人“笑过,哭过,醉过”,表达了对风貌变迁的感慨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诗集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更是对民族团结的美好颂歌。艾克拜尔·米吉提的《红艳艳的石榴花》用石榴花的绽放和石榴籽的抱团象征56个民族一家亲。不同民族的诗人在书写本民族历史文中,表达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安琪的《阿左旗,致马英》写了在蒙古高原上友谊颂歌;扎西才让的《藏靴作坊里的护灯者》写藏族老人干活,孩子持灯的身影,就是希望;郭金世的《傍晚》写仡佬山寨的历史与现实等等。中华民族大花园里的每个民族都是一朵盛开的繁花,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托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在这部诗集里,诗人们常借助平凡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其中通过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来寄托自己的感想最为普遍。桐雨的《花开巴暮山》,“枫叶染红了山坡/像热血催生的花朵”,诗人用秋天火红的枫叶象征英雄的热血,写出巴暮山战斗中跳下悬崖的勇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莫若的《巨型花朵》,把花山岩画和湘江之水比喻成巨型红花,一个“刻录骆越文化之来”,一个“汹涌数万英雄之魂”,都是祖辈在大地之上书写的“生命的颜色”;余述平的《广西的每一粒松子,都与热爱有关》通过十万大山里的松子寄寓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每一粒松子,都热爱过悬置和空中”,它把生活中的风雨,也变成了“身体里的内容”,松子代表着面对生尖的艰难仍具有的一种向上的精神。还有钟纪新的《广西红》用红棉花象征革命的火种;彭惊宇的《听吐尔地·尼亚孜弹唱<红玫瑰>》用红玫瑰象征梦中的“美人”,等等。诗人们通过花草树木的自然属性反映出某种希望和寄托,表达甘于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对内心美好理想的追寻之志。

《壮美家园——“岜莱诗会”作品选析》是一部当代各民族诗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诗人们诗歌创作的高水平,更体现了他们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和思想品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样本。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