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字传心声 典藏情怀
“指尖舞蹈”焕发新活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字传心声 典藏情怀
——访《古壮字大字典》第一主编蒙元耀
▲《古壮字大字典》封面。
广西民族出版社供图
▲《古壮字大字典》第一主编蒙元耀(右一)在接受采访。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八桂讲坛”举办《古壮字大字典》新书发布会及“壮汉文化交融的结晶:古壮字”专题讲座。专家学者们围绕“古壮字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例证”这一核心论点旁征博引,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详实的案例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鲜活的学术盛宴。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笔者听得意犹未尽。于是笔者趁着近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参加全国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培养研习营的机会,拜访了《古壮字大字典》第一主编蒙元耀,当面聆听他对古壮字的阐释与解读。

蒙元耀说,古壮字是一种类汉字文字体系,这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首先提出的。研究表明,古壮字是借用汉字或利用汉字偏旁部首来构造新字用以记录壮语的一种类汉字文字,是一种表音为主兼顾表意的文字体系。为了介绍再详细一些,蒙元耀将《古壮字大字典》翻到第326页,指着其中一个字告诉我们说,这个字读“nai1”,为上下结构,上半部取“雪”的下边,作义符,“内”作声符,两者结合就是“雪”的意思。因此,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壮字,实际上是壮族、汉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是壮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化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蒙元耀认为,要开展好古壮字古籍工作,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来,推动古壮字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临别之际,蒙元耀向我们吐露心声,他为自己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埋头于古壮字整理研究工作而深感庆幸和自豪。因为这些工作与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高度一致,符合党和国家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但古壮字的整理研究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可谓前景可观。接下来,他要乘着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东风,积极谋划主编《古壮字大字典》详解版,除了要加大字典的字目数量,增加释文的义项和例句外,更重要的是扩大收字的范围,尤其重视广西壮语南部方言区和云南文山州的古壮字,力争收字的范围覆盖到整个壮族地区;通过扩大古壮字的收集内容,加大古籍整理研究的力度,不断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奉献绵薄之力。

作为全程参与编纂出版《古壮字大字典》的编辑,笔者也深感与有荣焉。我们相信,《古壮字大字典》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字传心声,典藏情怀。出版《古壮字大字典》详解版已在计划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永远在路上。

(陆秀春 翟芳婷)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