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细风无脚影依依,行到人间斑斓处
漫漫红尘里,谁拨响心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风无脚影依依,行到人间斑斓处
——读牛依河诗集《落日抱紧我》札记
□ 黄明海
 

拿到诗集《落日抱紧我》的时候,夕阳正在落山,遂以此天地景象为背景,把诗集作为前景,一起拍了下来,接着发给了诗集作者牛依河,他很快回复:“书的远方,落日余晖还在。”作为诗人,他的这句话当然是有深意的,这部诗集不仅是对他过去写诗的总结,更是一个新开始的引信。似乎也在述说着:过去的人和事俱往矣,每一个鲜活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

通读完整本诗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也许牛依河是一道风,一道无处不在的风,他游走在生活内外,思想之中,用自身的气息为所遇事物赋能,在不确定的年代,他始终忠实于自己,用心观察和感受着这个世界。他的爱很小,小到微风、深夜虫鸣、桥、信件、一碗油茶、梭子粑粑、藕、睡莲、山上的石头和草木、一些小日子;他的爱很庸常,爱故乡的一切、父母、亲朋好友、阴雨晴天、喜怒哀乐、孩子;他的爱很大,大到众生、四季变换、阳光、黄昏与黎明、夜色与晚风、月光、魂灵与天地。

是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牛依河直面生活的考验,在每次日出与日落间,埋头耕耘;在每次黄昏和黎明间,抬头望月。牛依河把生活的碎片掰开、揉散、加水、捏搓、来回之间,直到加工成内心的形状。在这本诗集中,他用“故乡剥离出来的碎片”“种地”“思想的旅程”及“练习”这四个切面向我们呈现了他所理解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完善的内容体系中,我们得以碰触到牛依河所面对的斑斓生活和他绵密的内心世界。

对于牛依河而言,故乡是他的挚爱,“那里的土地/给了我生命/我的身体盛放着它的鲜血/我传统/而永远忠实于那里的风俗/很多珍贵的事物都停留在那里”(《故乡,是永远闪烁的那一个》)。在故乡面前,牛依河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更没有所谓的近乡情怯,他的爱高调到众所周知,甚至要和这里的事物产生强关联,“现在/落日抱紧我/我抱紧自己/幸福在前/光明向后/我所珍爱着的/大多关乎这片土地”(《落日抱紧我》)。在面临现实抉择的时候,即使故乡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牛依河万般不愿离开这里,这里不仅有生养他的土壤,也有寄托着他情感的山河草木。

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反差感,城市越美好、便利,对于牛依河来说,这种拉扯力就越大,因为“故乡”两个词语不单纯是一个符号,而成为了他的信仰、他的根。在翻开诗集的第一章中,牛依河为这片土地倾洒笔墨,他写这里的人和事、昼夜、阴晴和四季,也写离开这里之后那无尽的思念。“向小区远处望去/城市/把光照向夜空/我打了哈欠/眼睛闭上的瞬间/想起了乡下老家”(《深夜,从阳台望向小区或更远的地方》)。无时无刻,他都可以想起故土,几乎成“疾”,在蛛丝马迹间,我们或许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时光这台深不可测的机器里/我的乡亲们被不断地吞进吐出/他们在田野上相续出生/成长/老去/最终和泥土睡在一起”(《时光机器》)。所以,与其说他想故乡,不如说他想的是那些在人世间来来去去的乡亲们。只有在那里,牛依河才被真正捧在手心,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说着一样的乡音,他们是太阳底下最温情善良的“部落”。

种地的人,最终被种进了土地里。直到现在,我依然被“种地”这两个字震撼着,尤其是读到这一句时,“父亲母亲/我终于把你们/都种进了土里/以前/我是你们的种子/现在/你们是大地的种子”(《种地》)。这看似平和的话语,究竟深藏了多少唏嘘与无奈?我想没有多少人可以和牛依河感同身受,失去双亲如同世间被没收了天空和大地。我也知道,只有经历过真正绝望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歇斯底里,反倒是平静坦然。

在这个篇章中,几乎每一首诗都是用“生命”来谱写的,他们或者是至亲、或者是亲戚、或者是乡邻、或者是陌生人等,在时间的流逝中,他们的肉体消失了,但他们的名字却被牛依河用诗歌记录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将永远存在。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将牛依河治愈着,“我在外游荡多年/才渐渐发现/他们的卑微/是让我一直放不下的暖”(《乡亲们》)。是的,无论在哪里,牛依河都需要他们,不管存在与否,因为这片土地不仅给了他肉身,更给了他灵魂,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深夜,他们一遍遍地把牛依河引向光明,并把他从沉沦之河托举起来。所以,备受鼓舞的他也不断将希望种下,“这个时候/我抱着太多的希望——/在这个城市的阳台/我所种下的/薄荷、紫苏、山姜、葱、蒜……/能多出一些老家的味道”(《半桶土》)。

生活如丝线,他是一个绕线高手。多年来,牛依河穿梭于生活的惊涛和静流之间,行走在虚实之中,细数着眼前掠过的林林总总,《不可协调》《浪潮》《碰撞》《在公园夜跑》《灵感》……在他的笔下,俯拾皆是诗歌,抬头和弯腰是诗、年轻和衰老是诗、相逢和送别是诗、坦途和荆棘是诗、孤独和喧嚣是诗、失眠和清醒是诗、无畏和恐惧是诗、喜悦和悲伤是诗。诗对于他,就像一个潜望镜,足以让他看见很多可能。这种可能,是牛依河在生活中的可能。反过来,他又从诗中看见了可能的生活。

身为父亲,参与着孩子们生命中的每一次练习。这部分的笔触和前面有所不同,显得童趣、剔透、清爽。我相信,牛依河在写下这些关于儿女的诗歌时,内心必定是充满爱意的。不管牛依河在外饱受了多少了风雨,他给孩子们的关注和温柔都不会减少毫厘。作为父亲,他在这样一片“自留地”里尽情做好自己的角色,尽情去爱,但他的爱并不是溺爱,而是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你和我分享了童真/我把酸甜苦辣咸装进罐子里/都留给你/这些生活赋予我的/也将是你的”(《孩子》),更告诉他们,人生路上,有些苦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他在平坦的路上走/还是踉踉跄跄的/仿佛是要提前练习好/以后在生活的风浪中/时常要用的/这个姿势”(《练习》)。牛依河对孩子的爱温暖而清醒、呵护而克制、关怀而睿智,对于孩子而言,他是一位沉稳的护航者,更是一位亲密的大朋友。

世界如此斑斓,《落日抱紧我》这本诗集就像水滴一样把它们折射出来,经牛依河精心编织之后,最终进入了我们的眼里。他在寻常生活之中挖掘诗意的矿藏,只为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出来。他不仅是一位诗者,更像是一位打开感受、怀揣诗心、阅尽尘世、尝透甘苦的行者。而这样的姿态,可以让他在大道上走得很远,并不断地迎接一座又一座春天。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