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生命的每一步都是一首诗,一首在尘世中漫步的诗。我们行走在时光的河流里,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抹诗意。而李云华,便是这样一个擅长用诗歌捕捉生命诗意的诗人。
《旧日的足迹》是他新出的诗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赶夜之人”“爱情之味”“怀念之烛”“大山之内”和“复兴之路”,共125首诗,笔触涉及亲情、爱情、故乡、未来等题材。这本诗集就像是他内心深处的一座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在绿城繁花似锦的日子里,我静静地读着李云华的诗歌,仿佛是在奔赴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在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他将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生命和深度,用灵动纯熟,充满张力的语言,把自身的悲与喜、痛与悟融入诗中,用细腻的笔法,精巧的结构,纷繁的意象将生命之体化为一行行诗句,呈现给读者。
诗人往往是孤独的,在李云华的诗中,我读到了他内心的孤寂,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也许就是在这孤独中,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力量,也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他把深藏于内心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以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去捕捉生活中那种难以名状的孤寂感。在这首《总有一瞬间感觉到特别孤寂》中:“一缕清风拂过辽阔的天际”,“一颗邈远的星星落进大海”,这些意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和空旷;“我走在喧闹的人群里/陌生的人离去/陌生的吆喝离去”,这种对比使得孤寂感更加突出。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把街道上微弱的灯光/写进厚重的夜色/你的思绪凝重”,“此刻,你像沙漠里渐远的驼铃/把黑夜远远抛在身后/你比黑夜更为孤寂”,这种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表达,引人深思。
或许,一直以来,李云华都是孤独的行者,如《夜行人》所写,“我”在江边歇息、喂马写诗,“我”赶着夜路,黑夜也赶着“我”。而在他的孤独行走中思念无所不在。《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通过喝酒、回忆、思乡、思念等场景,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挣扎、迷茫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诗人的许多情绪和故事,以至让他在“夜深人静时泪如雨下/她们问我是不是在思念她”。是的,他在思念她,思念他的母亲,思念他的父亲,思念他的故乡,他常常满含泪水。
“怀念之烛”是这本诗集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他用诗歌点燃了一支支蜡烛,照亮了那些曾经的日子和回忆。他饱含泪水写下对父母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在他的笔下,父母的形象生动而立体,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的爱、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期望都化作诗行,流淌在读者的心间。
《黑夜里的一点光》写母亲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也暗示着家庭的支柱正在消逝。在描述母亲的离世时,诗人用“冷冷清清的街道被母亲远远地甩在后头”这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悲伤的氛围。“我们都屏住呼吸/静静聆听自己泪流的声音”,表达了自己和家人在母亲离世时的痛苦和无助。而“我们的车很快没入了黑夜/像一片孤零零的落叶/在漆黑的海洋里漂泊”,诗人用“孤零零的落叶”来形容自己,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也暗示了母亲离开后,自己的生活将会变得如同漂泊的落叶,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他还写很多关于母亲的诗,如《母亲的手》《母亲节》《跟母亲擦得一样洁白》,就连写《昙花》,也是写对母亲在阳台上种的昙花。《茅草屋》里,写到“母亲用双手搭建起的茅草屋”;《告别三月》写到“母亲和整个三月,都深深埋进泥土里”,母亲换了种方式活在他的诗中。
他写父亲,一个“沉默的父亲”,一个“他把悲悯和那些艰苦岁月全都按进肚子里”的父亲,一个“他大多数时候沉默寡言/但只要家人团聚他都会笑逐颜开”的父亲,刻画了一个坚韧而内敛的父亲形象,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他还写《父亲》《妈,爸爸呢》《昨晚我又梦见你了》《致父亲》……每一首都是内心最深切的呼唤。
《在纸上种植》这首诗里,他在“纸上种植/种玉米和高粱/种苦楝树和风铃花/种香茅草和枇杷/种黄豆和相思树”……后来,他“把母亲种了上去”,再后来,他“把父亲也种了上去/种着种着/种出长不大的童年/和悠远的故乡”。这首诗歌将时间、记忆、情感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将玉米和高粱,种苦楝树和风铃花等一连串富有生活质地的意象,凝聚成时光隧道中一条思念的双轨道,一连几个“种”,使诗歌富有感染力和层次感。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将母亲和父亲也“种”了上去,这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隐藏了诗人无比的忧伤与疼痛。
感知力是诗人天赋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世界,李云华有着自己的感知,他的诗行里,也有许多对故乡、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与关怀。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泰然。
《月光落在我的手掌心》,他写“在故乡/我伸出手/月光就落在了我的手掌心”,故乡是他血脉传承的纽带,是他今生绕不开的乡愁。《烟花》,他以女性的角度写“怕那些刺耳的尖叫”、“像一只受到惊吓的玉兔”等句子,从细微处展现了女性柔弱、细腻的情感,还巧妙地运用了“前世今生”的概念,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雪夜》,他写“千里之外/春天正把昨夜从窗口泄露出去的光/千万倍返还/窗格之内/笑靥如花”,写出了生活的美好画面。在给儿子和女儿的诗里,他化身为一个慈祥的父亲,满眼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父爱,他写给儿子的诗:你是我儿子,是我和你妈刻意安排的一场盛宴,你是我走过的路中一束灿烂的花;对女儿,他说:你肯定是某颗从银河散落的星星,或是某位仙子潜入人间,化成你的样子……让人读来是如此的美好与温暖。在诗中,孩子是他的天使,是他的未来,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在《如果有这么一天》诗中,他写道:“如果有这么一天/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在街角或某一条路上/踽踽独行/孩子,请不要担心/这些街区和道路/我了如指掌/因为这些地方撒下了我所有的青春/就像圆月洒下的光辉/就像我之前写下的诗行”,生命的轮回里,我们不断遇见和离别,诗人看尽世事繁华,归于淡静优雅,用沧桑的痕迹,诠释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李云华是大山的儿子,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在高校任图书馆馆长多年,他的诗既有大山的纯朴,又有文人的纯粹,这本《旧日的足迹》的意象纷繁,姿态万千,立意独特,意蕴深厚,构筑起一个丰富斑斓的诗歌世界,像一颗被岁月磨砺的宝石,在漫漫红尘里,拨响我们沉睡已久的诗意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