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借助壮欢(壮族山歌)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乡、村二级民族民间山歌文艺队伍,举办壮欢文化培训班,创新壮欢“三进”活动。通过搭建壮欢歌圩,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成立壮欢研究学会,开展壮欢进村屯、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巧借四个“助力”,纵深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相融合,以千年古韵赋能乡村振兴。
特色文化助力宣讲连党心暖民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统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象州县着力打造壮欢“歌圩”“传承基地”等文化阵地,将马坪中学、马坪龙兴小学定为壮欢传承基地,实施“壮欢进校园”地方课工程,每年培育培养小歌手、小歌王50人。组织壮欢宣讲队深入 社区、村屯、学校开展汉壮“双语”宣讲。壮欢走进村屯,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养料。
特色文化助力文旅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象州县马坪镇借助壮欢的独特魅力,打造“三月三”壮欢艺术节品牌。2023年象州县着重将壮欢打造为象州各民族大联欢的文旅品牌,形成了“象郡壮欢 吉象之州”超全旅游线路。连续承办了九届全区壮欢山歌擂台赛。壮欢成为地方响亮的文化品牌。连续18年开展重阳节壮欢山歌唱敬老爱老歌会活动,“木堂敬老节”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品牌。
特色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象州县马坪镇坚定文化自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搭建桂黔滇湘四省歌会平台,深入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常态化开展全区壮欢山歌擂台赛,常态化开展壮欢宣讲“三进”活动,常态化开展文化传承工作。组织壮欢山歌演唱团参加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文艺活动,赴俄罗斯参加庆祝中俄建交69周年国际交流会演,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民族团结美丽画卷。壮欢文艺志愿服务者用实际行动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赋能乡村振兴工作。马坪镇近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第九届全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学雷锋最美文艺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殊荣。
特色文化助力支柱产业特色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象州县马坪镇深挖壮欢文化潜力,打造“象州县壮欢富硒水稻产业示范区”。建成机械化水稻育秧工厂和甘蔗脱毒种苗工厂,实现水稻耕、种、管、收等四个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按照“五统一”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绿色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及绿色富硒产品大米的标准,打造“马坪壮欢·象州香米”品牌。文化潜力的挖掘和文化产业链的建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务实的路子。
(覃利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