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月,乡村音乐
我在红场有故事
你为什么叫小费
夜里,一只老船载着诗歌流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在红场有故事

□ 覃祥周(壮族)
▲作者将壮汉文版《广西民族报》带到俄罗斯红场。 黄国观 摄
 

飞往莫斯科,畅游圣彼得堡,漫步红场圣地,是我多年的梦想。美梦成真的日子,是2023年11月30日。这天,是我们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当地正下着五十年不遇的大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道路上,公园里,街头巷尾,到处落满积雪,感觉自己被冰天雪地包裹着,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我们畅游红场的决心。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它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的中心,临莫斯科河,西南与克里姆林宫毗连。在俄语中,“红色”这个词含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就是“美丽的广场”。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赭红色石块铺成,油光滑亮,显得古老而神圣。广场两边呈斜坡状,整个红场似乎有点微微隆起。广场西面的两边是一排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观礼台,与克里姆林宫平行,其正中间是列宁陵墓,由黑色与深红色相间的大理石砌成。红场周围的教堂、历史博物馆、百货商场等大部分都是红砖白顶,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国外游客到俄罗斯,都向往红场,就像许多人到北京,都想去天安门广场一样。红场的国际知名度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宽广,其面积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这次俄罗斯之行,我在红场读报刊、唱山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故事。

那天上午,我们到达红场周边时,大家早已兴奋不已。在参观无名烈士墓和列宁陵墓之后,便可以在广场上自由活动三个小时左右。刚走到红场附近,只见广场上铺了近一尺厚的雪花。踩上去,鞋子立即陷入雪中。若不小心,雪花就会掉进鞋子里,那刺骨的冰凉让人非常难受。向前走,寒风吹得人的脸、耳朵仿佛要撕裂一样,浑身哆嗦不停。直到上午九点多,我们才走进红场。红场上,游人往来,熙熙攘攘,我们欢乐地拍照、玩雪花,记录这一独特的旅游影像。此后,有人忙着参观教堂,有人到商店取暖,喝咖啡牛奶,吃冰激凌,有人热衷于选购俄罗斯特产。

我则不同,畅游一遍红场后,便邀请随行的歌友黄国观一起,在红场上唱壮族山歌和阅读随身带去的书报。我有个习惯,每次出国,都要带上《广西民族报》《三月三》等报刊,闲时拿来阅读解闷。这次,带到红场的报刊除了《广西民族报》《三月三》,还有《魁星楼文艺》《凤山文学》等刊物。那天,我在红场阅读《广西民族报》等报刊时,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红场上,游人如织,我拿着《广西民族报》和《三月三》《凤山文学》,漫步在广场中央,时而大声朗读,时而低头凝思。我举起那些报刊,像电视里的主持人一样,在红场中央进行宣传介绍,黄国观则在我前面认真拍摄视频。

“这是《广西民族报》,这是《三月三》,这是《凤山文学》和《魁星楼文艺》,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报刊带到莫斯科红场来……”我津津有味地介绍广西的这些报刊,并读着报刊中的文字。几位俄罗斯朋友以为我们在进行直播,好奇地站在旁边围观。正在我讲得正酣的时候,突然,有三位工作人员走到我身边,用俄语微笑地与我交谈,由于不懂他们的语言,我望着他们,一脸茫然。这时,其中一位女工作人员用汉语问道:“先生,对不起,打扰你一下,我们想看一看你手中的报纸,好吗?”

“可以啊!”我回答道,然后将报纸递到他们手中。我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作出镇定的样子。他们把几张壮汉文版的报纸翻来翻去看了一下,没说什么,就退还给我。接着,他们又示意要翻看我袋子里的三本杂志——《三月三》《魁星楼文艺》《凤山文学》,我同意了,递给他们。他们看了看,也没说什么,很快就退回给我。临别时,那位女工作人员对我说:“先生,这是例行公事,打扰你了,你继续读报吧!”

虚惊一场,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接着,我继续在红场读着报纸。因为天气太冷,嘴里还不时冒出一股股“白烟”。这时,雪花如暴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帽子上很快挂满了雪花,脖子上的围巾也沾上无数雪花,飘飞的雪花还不时地飘进我的眼睛或是挂在睫毛上。但是,我拿着报纸越读越起劲,越读越开心。那一刻,我的想法是,到红场,在雪花中读报,更富有诗意,更让人难忘。见此情景,从身前经过的俄罗斯人还不停地给我竖起拇指,点头微笑。黄国观也很激动,连忙举起手机,拍下我读报的画面,并风趣地说我在莫斯科朗读《广西民族报》的镜头,就这样定格在了红场历史的一瞬。

回到车上,同行的几位广西游客故意逗着我,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这回出名啰,宣传了我们《广西民族报》和其他刊物,还引起俄罗斯人的关注,你可以啵!”我也只好对着他们大笑。

笑归笑,其实别人不知道我这次行动的用意。那天,我在红场读报的日子,正值召开广西民族报社“岜莱诗会”与多民族作家座谈会,会议的一个环节是举行广西民族报社与作家的签约仪式。报社电话通知,要我去参加签约仪式。可是,当时我已经登上了飞往莫斯科的飞机,错过了这次现场签约的机会,心里感到遗憾。到了莫斯科后,我想了想,特地拿着《广西民族报》到红场朗读,以此来纪念这次签约仪式和感谢广西民族报社对我的关爱之情。

作为一名曾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虽远在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民族报纸和民族文化刊物。这样做,或许有人不理解,认为浪费了出国旅游时间,但我的内心却得到了丰富和满足。我想,如此宝贵的经历是我人生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后来,我干脆把所带去的《广西民族报》《三月三》等报刊,放在莫斯科伍德大酒店和圣彼得堡卡列里亚大酒店的大堂里进行展览,供游客们参观翻看,让外国读者目睹来自中国广西报刊的风采。

俄罗斯红场之行,令我思考了许多问题。这里游客众多,自然从容,似乎毫不在乎寒冷的天气。而这次,我在红场读报刊,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俄罗斯人目睹到中国人民不畏天寒地冻的姿态,并从中看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强盛不衰的伟大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