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月,乡村音乐
我在红场有故事
你为什么叫小费
夜里,一只老船载着诗歌流浪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为什么叫小费

□ 朱山坡
 

认识她许多年了,我居然没有问过马瑜萍:“你为什么叫小费?”

在动手写这篇文章之际,我终于问了。

她一直自称小费。

她说:“因为我通过创作赚些小费。只想赚些小费养家糊口。”

然而。你时而雄心勃勃,时而垂头丧气,心态波动很大,不如叫“波伏娃”。她说:“这是一个好艺名。”

2011年前后,我在玉林市文联工作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马瑜萍。是玉林从贵港把她挖过来的,听说她挺能写戏的。在文联的会议室里,我坐在她的对面。那一刻,我第一个反应是:真人和照片还是有点差距的。

那时候的她,表情还有点小傲慢。因而我没有跟她说话。

跟她说上话的时候,我和她都已经在南宁上班了。她在区文化厅,我仍在区文联。在我们的表述中,区,实际上就是省。我们供职的单位同在建政路,中间只隔着单行线的思贤路。在古老而高大的树木丛中,行人都变得十分渺小。因此我们很少在路上碰到对方,哪怕在建政路十几家著名的早餐店也没有偶遇过。只是偶尔在微信上客气地说,有空约个饭。但两三年都没有约。直到……直到有一天,我们和几个玉林来的朋友一起坐到文化厅后门的民主路一家河池人开的菜馆吃了一个午饭。又过了好些时间,她到我办公室取走了我的新书《蛋镇电影院》。没过几天,她决定要把《蛋镇电影院》搬上舞台。她说:“我太喜欢它了。”

我不爱折腾。怕麻烦。也怕高调。

我说:“你要弄就弄,我可一分钱经费都不会给你的。因为我比你穷。”

然而,她居然在短时间内弄成了,而且弄得非常好。她亲自导演,演员全是友情演出,场地、舞台、音乐、灯光等全是她和她的伙伴们没日没夜搞的。演出效果出奇的好,朋友们评价极高。当然,也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从那开始,我对她刮目相看。觉得她不仅特别有才华,还特别能战斗。

也因此,我开始关注她的戏剧创作。每次经过文化厅(大家习惯称那里叫文化大院)的时候,我开始往里看看,能不能在路上遇到马瑜萍。如果遇上,那就补请她吃一碗11块钱加两个卤水鸡蛋的螺蛳粉。

后来,我们的交往逐渐频繁起来。她说话幽默耿直,有时堪称“毒舌”,各种让彼此猝不及防的玩笑和调侃使得我们无论在哪个场合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氛。

我看过她撰写的剧本,也看过她导演的戏,坚定地认定她的才华。2004年,初入行不久的马瑜萍凭编导的小品《巴儿狗罐头》获得第11届曹禺小戏小品大赛剧目、编剧两项金奖和广西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随后,她还创作了《夫妻哨所》《党员韦满意》《守护》《调解》等一系列优秀剧目,拿过广西剧展剧目金奖、银奖,编剧奖,导演奖,演员奖,成为广西小戏小品获奖大户。但她对自己不满意,经常自嘲和吐槽,说到底是想干更大的事。我明白那叫作理想。她一直在为理想而努力。

她在剧团工作,负责写剧本,还要排练戏和跟随剧团下乡演出。一年有时候两三百场演出,风风火火,经常在车上修改剧本、跟演员对台词。演出结束,她还得连夜琢磨剧本。但她乐此不疲。每次联系她,她总是在路上。作为写作者,隔着千山万水都能感觉到她的奔波和辛劳。她动员我也写戏,我断然拒绝,我写不了,也怕累。

马瑜萍特别能折腾。这些年她不仅写戏,还导戏。她比很多人聪明,先从基层开始,因为那里更接地气,更能给她生活和灵感。而且,她通过和基层的合作,培养和激活了一大批戏剧爱好者。2021年她编剧、导演广西第一台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由平南县一群退休干部、医院护士、幼儿园老师、消防战士、网红、无业大嫂、摆地摊生意人等组成的“草台班子”,在全国100多部参演剧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马瑜萍获最佳导演奖。2023年她编剧、总导演《国难书生》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了一首气势恢宏的革命题材红色史诗,而演员还是县里戏剧表演爱好者组成的“草台班子”。基层经费少,人才缺乏,没经验,排演一部舞台剧异常艰难。但马瑜萍特别有耐心,特别有韧劲,也特别有办法。钱不够就省着花,舞台布景靠“抠”,服装道具能借则借,借不到就去旧货市场“淘”。没有人才,则就地挖掘,就地培养,现“炒”现用……她经常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但过程中的曲折和无奈,只有她自己明白。这让我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突然想起,她所做的正是我多年前想做的事情啊。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勇气和理想都慢慢消失。如果年轻二十岁,她召我跟她一起搞戏,或许我会毫不犹豫收拾行李连夜出发。

马瑜萍毕竟是一个女人,有时候也会外强中干。创作和生活同样会给她带来困境。因而,雄心勃勃的外表下经常带着灰头土脸的无奈。孤独、焦虑和虚无是创作者一生都无法摆脱的宿命,无一幸免。然而,我佩服马瑜萍的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仍然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在腰椎颈椎都极力劝退的情况下,仍然赴汤蹈火。

“小费”是她的初衷,我也相信,因为我写作也是想赚点小费。凭才华和汗水吃饭不丢人。这些年,她靠写作赚的“费”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女儿也养大了,不应该还为生活而焦虑吧?但我跟她谈写作的时候,都是互相吹捧,互相羡慕,她只好跟我谈钱,想赚钱,想财务自由,并督促我赶紧把小说换成钱。我知道她在开玩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老费,像你这种情况,赚大钱会毁了你的人生,而赚小钱会毁了你的才华。安贫乐道,写大作品是你唯一的出路。”

我为自己的假正经而得意。

电话的那一头,发出一声“切”。通话戛然而止,像是一场戏的落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