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宜州祭月习俗
昭平糖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风文韵
宜州祭月习俗

□ 覃雅妮 覃湘湘 罗美丰
▲在大月饼前,许多游客正在拍照。
▲古装人物扮演。
▲祭月摆台。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留下这样的诗句,温暖了千家万户。每到中秋佳节,河池市宜州区怀远古镇灯火通明,鼓乐笙笙,人头涌动,各地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竞相拍照,最为吸睛的就是那一桌桌摆盘精致、选料独特、造型各异、奇趣可爱的祭月贡品。2020年,宜州祭月习俗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周礼》记载:“中秋夜迎寒”及“秋分夕月(拜月)”,中秋节就有了文字记录。先秦时期的《诗经·蓼莪》云:“若风吹我衣,飞将归故里。秋实于菽薮,予从彭蠡湖。夕方何所止,落日召归车。非邦非容薮,不得上归渔。”对中秋节归家和期盼进行了细致描绘。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便是中秋夜祭月习俗。可见,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最少两千年的历史。中秋节源自人们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人们对月亮充满憧憬与崇拜,希望通过月亮传递思念,寄予祝福。宜州祭月习俗历史悠久,主要也源自万物有灵的思想和对月神的崇拜。至今宜州各壮族村寨还流传着月亮的神话故事。一个是《月亮妹》故事,据说远古时期没有月亮和星星,太阳落山后大地一片漆黑,一个叫月妹的姑娘想把灯笼挂到天上照亮大地。她历尽千辛万苦后获得了祖先魂灵的帮助,最终实现了愿望,给壮家乡亲们带来了光明,人们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一个是《救月亮》故事,据说有一只狐狸精卷走了月亮,天地陷入了黑暗,壮家山寨的年轻夫妇玛霞和刚都上天乞求神助,与其展开了艰苦激烈的斗争,最后救回了月亮,重新照亮人间。这流传的神话故事,是壮族人民对月亮的无限向往与情感寄托。清乾隆十七年刻本《庆远府志》记载:“八月十五……夜间皎月当空,用柚子插竿头尖向空高举为望月。男女唱歌欢乐一场,鸡鸣方休罢。”这表明宜州区祭月请神做法也有了历史记载。

祭月亦称“拜月”“供月”,宜州祭月习俗最初节期是在秋分这天,最早是宜州先民秋收后祭祀社神以谢佑护的民间习俗,后逐渐从传统敬天地神的祭祀习俗演变成祭月习俗,并将节期调至农历八月十五。宜州祭月习俗主要有四大内容:一是制作祭品,宜州群众热爱生活,取材也源自于生活,整个祭品准备阶段短的达七日,长的有一个月甚至更久。祭月供品由妇女负责准备,女性长辈依据经验在旁指导,女性晚辈为主要执行人,少儿参与制作并在一旁学习。青壮年男子负责祭品供品的搬运与祭祀环境的布置和整理,维护秩序等。贡品主要为利用枫叶、红蓝草、紫蓝藤等植物原料制作的五色糯米饭,玉米、红薯等五谷杂粮,西瓜、香瓜、生菜等各类蔬菜水果,有动物、人物、罗汉造型和绘制有“嫦娥奔月”“花鸟虫鱼”“五谷丰登”“花好月圆”等吉祥文字的烤制月饼,用糯米、粳米、冰糖、芝麻、花生制作的米制月饼(由于它又白又大,俗称“月亮饼”)及用糯米蒸制的十二生肖造型的糯米糕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健康活力。比如用冬瓜雕刻的“中秋快乐”“凤凰展翅”,用木瓜雕刻的“神龙赐福”,用五色糯米饭制成的“中国地图”“河池地图”等。二是祭品摆台,祭品摆台主要有香案和贡品。将香案确定好位置后,围绕香案摆放贡品。使用摆台的工具也是取自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比如石磨、制饼模具、簸箕等。

贡品摆放讨巧可爱,造型多样,创意十足,既接地气又能反映时代主题。比如用石榴籽和大米摆出的“花好月圆”,用黄瓜、胡萝卜和兔子造型月饼摆成“玉兔食饼”,用辣椒、黄瓜摆出“龙江山水图”等,用柚子做成的狮子头,果蔬、秧苗做成的秧灯和花灯和用葡萄、西红柿、瓜子、辣椒、花生等垒成的各式宝塔灯等,均有团圆、喜庆、丰收的寓意。三是祭祀仪式,主要分为上香、祭酒、读祝、拜月四个步骤。祭祀队伍分为主祭,主要为由年长或当地德高望重的男性担任,带领完成各项仪式。赞礼则是仪式的主持者,一般由男性担任。执事为协助主祭开展摆供品、上香祭酒的工作,男女皆可担任。仪式在主祭祀念完祭文后开始,在上香祭酒工作完成后,由主祭带领民众共同祈祷,就是读祝环节。最后共同拜月。四是其他活动。祭月习俗后逐渐发展为祭拜后,家家户户分享美食、看社戏、行酒令、猜灯谜、唱歌谣、对山歌、抬阁顶马、舞狮舞龙、挑丰收担子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2019年,宜州区怀远古镇举办“中秋祭月节”,以“望月怀远,情系祖国”为主题,包含了中秋“祭月”大典、民俗美食节、民间优秀作品展示等。2020年,“歌海宜州·古镇怀远”宜州区怀远古镇“中秋祭月”线上直播盛典开幕,吸引了众多网红纷纷到场打卡。2023年,在怀远古镇举办“怀远千古情·祭月庆丰收”万人祭月民俗风情活动。每到中秋,在宜州怀远古镇,人们身穿古装、民族服装等穿梭于古镇中,那漫天的灯笼仿佛星星一般,照亮人们幸福的笑脸,古镇的青砖灰瓦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此刻,只想时间静止,这世间的花好月圆、家和人兴、江山锦绣,月光所至,皆能圆满。

(宜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