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天气,少雨干燥,最适合制作腊味。小时候,在我的故乡,腊月一到,一串串的腊肉腊肠就挂满了农家小院。
故乡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腊味,我最爱吃广式腊肉。腊月里,父亲买回五花猪肉,把肉切成长条形,置放在盘中,用盐、糖、白酒、酱油、老抽调料拌匀。腌一天后取出,在每条肉厚的一端,连皮带肉斜刀切开一个小口,将细麻绳穿过系上,挂于竹竿上,放置在向阳的屋檐下。腊肉有个发酵的过程,犹如精心酿造等待发酵的美酒,需要时间来成全。
母亲是制作广式腊肠的高手。她挑选上好的五花肉,将瘦肉、肥肉分开切粒,拌在一起。再将高度白酒按比例放进肉中,与适量的盐、糖、酱油等调料一并搅拌均匀。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灌肠。母亲将搅拌均匀的材料,通过漏斗灌进肠衣中,绑好肠衣口。再用竹签在腊肠表面刺出气孔,用水草分节扎好。放在屋檐向阳处晾晒,自然风干。腊肠皮薄肉嫩,红白分明,腊味醇厚,咸香不腻。
腊月里,乡村农家除了制作腊肉、腊肠外,还制作腊鸭、腊鸡、腊猪头肉、腊鱼;各种腊味五花八门,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父亲在村庄是位小有名气的厨师,左邻右舍的父老乡亲,逢家中有喜事,都请父亲当“大厨”。至今我仍忘不了,那一年春节,父亲为我做的腊肠瓦煲饭。
他先将香米洗净,浸泡一个小时,瓦煲锅底洗净刷上一层油。再在锅里加入适量水,加入大米。大米煮开后,将火调小慢焖。当米饭七成熟的时候,父亲将切好的腊肠片,均匀地铺在米饭上,并用勺子将旁边米饭压一个窝,敲入鸡蛋,盖上锅盖焖五分钟。另起锅将水烧开,放点盐,滴几滴油,放入上海青烫熟,捞出沥干水分。待腊肠蒸熟后,打开焖好的米饭盖,放入上海青,撒上葱花,浇上调味汁拌匀,这时,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腊肠瓦煲饭就做好了。我冒着刚出煲的热气,狼吞虎咽吃起来,吃了一次还想下次再吃呢。
腊味,是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风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腊肉腊肠,入菜惊艳。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亲戚、朋友来访之时,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农家腊肉、腊肠。食用腊肠时,将腊肠洗净,用旺火蒸片刻,然后切片,拼盘上桌即食。腊肠腊肉也可以配菜,诸如荷兰豆炒腊肠、焖腊肉、腊肠饭、腊肠煲仔饭等。熟制后的腊肠,风味鲜美,回味绵长。这腊味,带甜味,有酒香,入口酣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甘香,给味蕾带来了极致的享受。
腊味是春节的味道,浸润着故乡的味道。面对一份腊味,我总有一份乡土的情怀,它承载着亲情与岁月的印记,让生活有滋有味,香溢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