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岜莱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复 苏
瑶家酒
除 夕
苗家女购买新式服装迎新年
燃放年炮
麒麟亭记
又见“百草园”
风雨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燃放年炮

□ 卢伟益(毛南族)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每年春节,是乡下老家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光。在老家,一过农历腊月二十之后,浓浓的年味就弥漫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清扫屋头的,置办年货的,宰杀年猪的,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要说特别兴奋的,就数村里的那帮孩子们了,他们一整天蹦来跳去,从村头跑到村尾,从东家窜到西家,相互传递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

燃放爆竹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习俗。这个习俗与贫富无关,与年龄也无关,村里要的是一种氛围,图的是一个喜庆。人们心里沉淀的是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除夕晚上放鞭炮,是辞别旧岁;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是迎接新年。,是一种祝福的形式,也是一份希望的寄托。

记得小时候,爆竹对于我们这群屁孩儿是个奢侈品。能拥有一挂小鞭炮,是我们迎接新年的最大企盼,也是新年最好最美的礼物。除夕这天,我们经常双手捧着一串鞭炮,昂着头,走村串户在小朋友们面前炫耀。然后再找个时间,招来小伙伴,从那挂小鞭炮上小心翼翼地拆下一颗,放进土块上的虫洞里,用火点燃,“啪”的一声炸开了。鞭炮响过,我们开心地欢呼着。

十岁时的那个春节,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父亲离世后第三年的除夕中午,母亲拿着柴刀,到屋后的山上,砍回了五六根手腕粗的竹子。到家后,她把每根竹子砍成两三段,每段竹子留有两节,都是带眼的,整齐地堆放在堂屋里。我有些不解,问:“妈,你砍这么多竹子干嘛呢?”母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说:“孩子,妈有用处呢!”我追问:“那就快点告诉我嘛!”母亲苦笑了一下,说:“明天早上你就懂啦!”说着,把脸扭到一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睛。我虽然疑虑,但看见母亲异常的情绪,只好不再问了。

翌日清早,母亲早早起了床,在堂屋前的地板上烧了一堆火。火堆烧旺之后,母亲就把我们兄妹叫醒,说要放竹炮迎新年。一听母亲说要放年炮,我们急忙起床,用水抹了一下脸,围坐在火堆旁,一边烤火,一边等着母亲放年炮。

母亲忙完之后,不慌不忙地坐到火堆旁,把砍好的六根竹段,堆放在火堆上。放好竹段,母亲就叫我们远离火堆,说:“我们开始放竹炮啰!”还没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火堆里就“嘭嘭嘭”地响了几声,声音特别响亮。母亲激动得像个孩子说:“竹炮响了!竹炮响了!”看着母亲的高兴劲,我们也兴奋地拍手。

母亲望着火堆里爆裂的竹子,搂住我们说:“孩子们,虽然我们没有鞭炮,但我们有竹炮。只要我们放了年炮,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听了母亲的话,我们点了点头。这时,村里其他人家也相继放起鞭炮,“哔哩啪啦”的响声连绵不断,但我总觉得,那些鞭炮声,远没有竹炮的声音清脆响亮。

放完竹炮,我们围坐在桌旁,一边吃着高粱汤圆,一边回味着母亲放竹炮时一脸坚毅的神情。

在燃放年炮的过程中,老家还有一个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放月炮。放月炮必须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点钟左右进行,由家里的家主负责。大年初一清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主人就叫醒家人,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开始放月炮。主人先从一挂鞭炮上,精心挑选十二颗质量过硬的鞭炮,在板凳上一字排开。这十二颗鞭炮,一颗代表新年的一个月,十二颗就是新年的十二个月。然后,主人逐颗点放。炮声响亮清脆的,寓意这一年的这个月份,家里的一切都平安顺遂。如果出现哑炮,必须在点完这十二颗之后再补点一颗,意思是把这个月的运气修正。点完十二颗之后,再将余下的鞭炮一起点燃,放月炮就在一阵“哔哩啪啦”的鞭炮声中结束。放月炮是淳厚朴实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对幸福的追求。

星移斗转,现在城里开始禁放烟花爆竹,但老家依然燃放年炮。虽然我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用竹子代替鞭炮的岁月,但燃放年炮的习俗,却牢牢凝固在那颗漂泊的灵魂里。每年回老家过年,我最爱听的,还是燃放年炮的声音。那声音里有浓浓的乡愁、无尽的动力,有拥抱吉庆、迈向红火日子的殷殷希望。

燃放

年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