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在产业链上、党员干部“聚”在产业链上、各族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模式,扎实推进陈皮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振兴质量,持续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赋予所有改革以彰显“三个意义”,促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浦北陈皮成为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的“黄金皮”。每年陈皮成熟的季节,龙门镇各村庄呈现出家家户户晒“黄金”欣欣向荣景象,奏响了产业富民、团结暖心的团结奋斗之歌。龙门镇入选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位,获评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小小一片陈皮,见证着浦北县发挥特色优势,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取得的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浦北县从事陈皮、柑普茶加工的企业已达100多家,较大规模的合作社(家庭农场)31家,陈皮柑种植农户20000多户,从事陈皮、柑普茶加工的农村劳动力达70000多人。陈皮种植规模超13.5万亩,产值超4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村5个,百万元户285户,直接从事陈皮产业的群众人年均增收2万多元。作为浦北五大陈皮核心村之一的龙门镇江埠村,全村1016户,种植陈皮的就有1003户,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值达7000多万元。陈皮种植户余先禄曾是龙门镇江埠村的贫困户,自2018年开始种植大红柑树,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成为年收入百万的陈皮种植大户,实现了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浦北陈皮成为浦北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团结皮”。“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赛黄金”。目前,浦北陈皮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各族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陈皮村”“陈皮楼”“陈皮小车”“陈皮专业户”已成为浦北县产业兴旺、推进共同富裕最响亮的代名词。浦北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主抓手,把做大做强陈皮产业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的头号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陈皮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带动各族群众种植陈皮,促进了各民族、各乡镇交流和团结,走出了一条产业助推民族大团结的发展路子。浦北县陈皮协会搭建起政府与企业、市场和农户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要求,大力推进陈皮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形成果、药、食、茶、健、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把浦北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陈皮柑种植基地、陈皮精深加工基地、陈皮产品交易集散地和陈皮康养文旅胜地,全面构筑浦北陈皮生态、健康、富民大农业产业格局。
浦北陈皮成为浦北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皮”。浦北陈皮种植历史悠久,陈皮食药同源。浦北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浦北陈皮入选广西道地药材目录,广西中医药大学与浦北县签约共建西部首家陈皮研究院。浦北陈皮制作工艺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投资58亿元浦北陈皮产业园开工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各地各大知名企业、投资商纷纷前来调研考察,通过陈皮产业园这个平台,将浦北陈皮经济、文化等传播到全国各地。目前,浦北县陈皮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20多个省市,浦北陈皮是浦北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皮”。在2023年的粤桂协作消费对接活动暨第23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上,浦北陈皮唱主角,成为吸引区内外消费者的焦点,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交易会期间,浦北陈皮加工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到5.6亿元。
(浦北县委统战部 自治区民宗委监督检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