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雅村吧哈屯、罗富镇塘丁村塘香屯入选首批“中国民族特色村寨”。
2020年,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并获得“广西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
2021年,芒场镇巴平村下街屯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
近年来,南丹县以文化建设为纽带,创新“民族特色村寨+N”的发展模式,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群众的民族认同感
“党的政策惠民多,农民过上好生活,歌颂党的好政策,大家同唱幸福歌……”逢年过节,当地群众自发形成的壮族歌圩传来各具特色的山歌。在南丹县的特色民族村寨里,歌圩的氛围更为浓厚。
芒场镇巴平村、罗富镇塘香屯利用各族群众“喜爱山歌、爱唱山歌”的传统,依托民族特色村寨深厚文化底蕴,每年举行感恩歌会,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内容编进山歌,将党的政策唱进大家心里。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以举办白裤瑶年街节、小年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白裤瑶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助力社区各族群众彼此了解和情感交流,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居民实现从“心理进入”到“心理融入”。该县投入300多万元在社区建设南丹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目前已接待各类参观群体5000余人次。
同时,该县以民族文化和特色建筑风格为载体,大力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潜力,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改善特色村寨生活环境相结合。在罗富镇塘香屯,映入眼帘的是“感恩楼”“感恩宣传长廊”“感恩文化园”。在寨子里,木刻的“十二月感恩祭祀歌”已传承300多年。明清以来的床被面、背带、围裙都绣有感恩的图案或文字。“感恩窖酒”“知恩石”“半路抬棺”等10多个感恩施恩的故事代代相传。
“民族特色村寨+文旅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
在芒场镇巴平村,有万亩巴平米、稻田艺术景观、花海景观。该县通过农旅结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了“经济发展、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生态乡村、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带活了特色品牌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在朵努社区,该社区依托与贵州荔波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相隔仅25公里的区位优势,吸引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社区核心地段投资13.7亿元、按国家5A级景区目标建设的瑶望天下景区,建成后可容纳1万人同时参观游览,将为各族群众提供演艺、服务、餐饮等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成立千家瑶寨文化旅游农民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其中,“探秘白裤瑶研学路线:南丹里湖朵努社区—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歌娅思谷”于2022年9月入选广西首批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名单。
“民族特色村寨+群众自治”让群众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
该县依托“党组织+社区+网格”模式,实行“第一书记+社区干部+帮扶联系人+住户”的网格化管理,聚焦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行“一约四会”模式,根据地方风俗和民族特点,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倡导文明乡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落地生根。此外,村民自发组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修缮,整体保护和改善民族特色村寨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至此,绿色村屯、森林村庄等殊荣也在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遍地开花。
(莫梦姜 黄爱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