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市委、防城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从严治检、扎根边境、强化监督、维护正义”理念,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紧紧围绕提高辖区各族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以党旗领航、法治护航、群众导航、阵地助航“四航”思维,畅通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绿色通道”。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
党旗领航,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防城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边境沿海地区,融合了汉、壮、瑶、京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40%。防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将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情怀融入其中。一是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干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组织干警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十万山瑶族乡派出所进行参观学习,邀请全国“卫国戍边英模”陆兰军同志开展“英模访谈”栏目,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多次组织党员深入国界碑、刘永福故居、烈士陵园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少数民族群众、越南归侨侨眷送去党的慰问与关怀。三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结合“壮族三月三”、元宵节等传统佳节,组织干警开展制作五色糯米饭、跳竹竿舞、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法治护航,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坚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法治建设双向融合,以法治织就边疆民族地区平安底色。一是严厉打击边境违法犯罪。立足区域案件特点,打造“边境+民族”刑检品牌,推出“一个特色、两个平台、三项机制”,牵头政法部门组建联合打击平台,今年共办理涉边案件269件共660人,全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二是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广西百强企业成立全市首个集“职业技术培训+劳动实践+就业提供”于一体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发挥基地作用,帮助2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进入学校。为边远山区中小学校打造20个普法橱窗,在边境、沿海7所中小学校成立校园法治广播站。三是聚焦“双碳”战略目标,不断强化边境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督促修复耕地8.18亩、林地17.49亩,清理界河垃圾5000余吨,督促修缮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龙炮。办理的非法采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系列案、督促保护红树林生存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群众导航,系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紧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聚焦普法宣传教育、司法救助、群众信访等多个领域,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开展送法宣传、关爱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共开展普法宣传教育26场,“法治进校园”16次,累计为3000多名群众和6000多名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其中,以不提倡未成年人文身为主题录制并发布的法治网课点击量达1万余次,“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普法宣传“落地有声”。关爱慰问困难群众、部队官兵等特殊群体172人次,向7名生活困难刑事被害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2万元,资助4.5万元帮助乡村振兴联系村发展产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彰显司法为民温度。
阵地助航,共话民族团结“检察情”。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打造集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检察创建成果的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展厅。展厅面积80平方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和载体,突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与检察工作、检察文化的有机融合,重点展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展现创建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