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
3上一版
 
聚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华丽篇章
民族团结护边海 共筑检民“同心梦”
靖西:以“国门党校”为载体推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靖西:以“国门党校”为载体推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 农玉箫 张学超
 

近年来,靖西市依托边境“国门党校”载体,着重在特色课程开发、培育强师资队伍、用活载体抓手上精准发力,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边境线上走深走实。

聚焦内容要素,“点单式”设置特色课程。一方面,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兴边富民、乡村振兴、边境治理、民族团结等内容,深入了解各基层单位调研收集培训需求,由市委党校联合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按需制定培训方案,已开设以党章党规党纪、党史国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课程,以爱国固边、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强基固边课程和以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生态发展等主题的乡村振兴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培训人员和班次的特点,针对当前工作重点,配置面向科级领导干部的“行动学习+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专题课程,面向统战系统成员的“万企兴万村”促乡村振兴专题课程,面向驻村工作队的履职能力提升课程等。目前,共完成《壮语温党史》《边境国门我来守》等24门特色课程开发,完成《边长阿甘》《边境线上的红色娘子军》等38个民族团结小视频的制作。

聚焦讲师要素,“闭环式”建强师资队伍。实施“百名讲师”培育计划,以市委党校6名专职教师为主,从党务工作者、党外代表人士和乡贤等群体中选出84名兼职教师,建立师资队伍,并纳入全市教育师资库,充实师资力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邀请自治区党委党校、百色干部学院、百色学院、百色市委党校的优秀教师授课30余场次,选派9名教师参加党校系统骨干业务培训班,提升讲师综合业务水平。建立“师徒一对一,精准传帮带”导师培育机制,搭建教学场景“实训小课堂”,通过“新人讲课—现场问答—导师点评”模式,指导32名新人快速提升授课能力。建立教育讲师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课后评价机制,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服务实践等方面对讲师进行跟踪反馈;结合岗位变动,及时调整8名师资库成员,做到“能进能出”,保证师资队伍有活力、质量高。

聚焦方法要素,“灵活式”用好教育载体。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矩阵效应,采取“党委书记带头讲、先进榜样示范讲、党员干部依次讲”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24场,覆盖边境乡镇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深化“万名干部进国门党校”活动,以27所国门党校为站点,将4个“边关党旗红”功能区、14个产业示范基地连点成线,建成集党性教育、理论学习、技术实训、试验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引导机关、村(社区)干部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乡村振兴案例,切实增强教育质效。创建“行走中的课堂”品牌,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边境线上的苗族、回族聚居地,通过壮族八音、末伦小调、山歌对唱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11场,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干部群众守边固边兴边意识。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