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侗族农民龙万胜的脱贫增收经
德保鸵鸟圆梦农家
长坪瑶族乡守望相助 振兴姜产业促团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坪瑶族乡守望相助 振兴姜产业促团结

▲邻里“帮工”收生姜。
 

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有种姜的传统,大多数群众以姜产业为主,近年来他们通过守望相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将乡风文明融入产业发展中,既振兴了产业,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每年在收姜的时候,往往都能看到10多人一起忙碌的身影,几户人一起来帮助一户人收姜,这就是“帮工”,他们挖姜、去叶、包装分工明确,“抱团式”生产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所谓“帮工”,就是互相帮助,几户人一起先帮助一户人生产,等忙完后再将谁帮助了自家的“还工”回来,有“帮”有“还”,抱团生产,使姜农们不用额外请工,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还让他们消除了对劳动力还足的顾虑,发展劲头更足。三妹村群众覃振强家里有两个劳动力,有“帮工”之前他们一般种姜5亩左右,现在每年都提升到10亩以上,且基本不用额外出劳力成本,去年他们通过种姜收入超15万元。

而针对村里的一些有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等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村里还组建了以党员、德高望重者、全国最美家庭等组成的产业志愿服务队,不用“还工”,义务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非常感谢村里人的帮助,我年纪大了,手脚也不利索了,拔姜的时间马上就要过了,原以为生姜会烂到地里,多亏了他们帮我拔姜,太感谢了。”近年来,六坪村白竹组老人户李凤英每年都得益于邻里帮助发展了生姜产业。

而相互帮工不仅是劳动力的整合,更是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友谊,也交流了产业发展技术、共享市场信息,提升了群众发展姜产业的积极性。近年来,三妹村、六坪村每户每年普遍比以前多种姜3亩上,人均增收5000元。“帮工”模式提升了瑶乡乡风文明,促进了瑶乡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民族聚居区共同团结进步的可喜局面。

(林孝华)

 
3上一篇  
 
   
   
   


版权所有 广西民族报

联系电话:0771-5528076 5559552
传真:0771-5528087 电子邮箱:gxmzbw@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桂春路16号 邮政编码:530028
 

关闭